【鼎峰银行成立,是否会打破原有的银行产业格局?】 【对汇丰的一次挑战,港岛之王的必经之路】 【钟表、零售、实业、金融,邵维鼎还要走多远?】 《明报》《朝阳日报》《星岛日报》《大公报》几乎每一个媒体,都对大成银行的这桩收购案进行了报道。 看着手上的报纸,沈弼冷笑了一声。 但无论汇丰是何态度,沈弼又会不会开心。 鼎峰银行,终究还是在港岛建立了起来。 当然,对于邵维鼎而言。 汇丰银行是一个长远目标。 毕竟作为港岛第一大行,它有着太过于悠久的历史,拥有港币的发钞权,只是它最为表象的权力。 首先这是一家根正苗红的英国企业,从上至下都是。 在英国人的支持下,港岛的金融市场,实际上一直都被汇丰银行所把持。 清政府时期,汇丰是英国的金融工具,在英国武力打开国门后开始了金融的“掠夺”,赚的盆满钵满。 近代港英时期,汇丰银行慢慢演变为港府控制本土的工具,掌控权依然在英国手中。 其次,汇丰是港岛的“央行”,是港币发行的三大银行之一,是银行之间结算的最终机构。 简而言之,汇丰就是港岛金融有实权和实力的话事人。 其发行了六成的港币,影响着20万港岛居民的利益。 在体制内汇丰的影子渗透的更是深厚,几乎所有港岛公务员的工资卡、教师的工资卡皆为汇丰银行。 最后,汇丰又是多个财团和资本的背后支持人。 哪怕是鲍玉港,在七十年代都多次受过汇丰的资助,成为全球船运大王。 后来的李家城、更是其典型代表。 而除了李家城外,郑宇通、李钊基等人又何尝不是如此。 在港岛这片土地上,最不缺的就是英国人的白手套。 所以,这场与汇丰的决战,任重而道远。 但,还是那句话,邵维鼎最不缺就是时间。 哪怕是花上十年,二十年,他都要将汇丰从港岛彻底拔除。 不论汇丰此前做过的肮脏事,就是后世汇丰的下作手段,邵维鼎都觉得自己必须这样做。 因为很简单的道理。 汇丰一日不从港岛清除,英国人就还能对港岛拥有影响力。 而对于汇丰,对于沈弼而言。 鼎峰银行的成立,意味着他们与邵维鼎再无任何合作的可能。 “哼,我倒要看看,你到底有什么本事。” 沈弼站在汇丰银行的顶层,遥望着不远处的金门大厦,目光深邃:“邵维鼎,汇丰的底蕴不是你能想象的。” 在他看来,邵维鼎虽然在实业经营上有一些能力,但是实业和金融完全是两个概念的东西。 能经营好一家集团,并不意味着能做好一间银行。 在他看来,华人银行大多都具有当铺思维。 邵维鼎想要依靠一家收购过来的华资银行,来挑战汇丰。 简直就是个笑话。 所以,他并不认为邵维鼎可以威胁到汇丰。 港岛一千多家金融机构,一百多家本地银行。 而能够叫汇丰的只有一家。 只是,一想到邵维鼎也是他曾经看好的对象,并且给予了大力的扶持。 他就恨得牙痒痒。 要不然,邵维鼎根本不可能发展的这么快。 想到这里,沈弼冷哼了一声。 这年头,家奴都能弑主? 没错,那些华商,在沈弼看来,就是他们英国人养的家奴。 不过是替主人,看管家业罢了。 英资撤退,华资接手。 对于汇丰而言,不过就是左手倒右手,都是为了让对岸放心。 只是,邵维鼎的发展太过迅速,太过出人意料了。 深吸一口气,沈弼转过身,看向对面的汇丰高管:“现在外面都什么动静?那些华资对于鼎峰银行的成立,都有什么态度?” 高管是名英国人,或者说汇丰银行从中层开始,上上下下全都是英国人。 他笑了笑:“华资银行的脊梁骨,早就在六十年代就被斩断了,华人银行中最大的恒升银行都在我们手中,他们哪敢有什么心思。” 这名高管所说的六十年代的事情,指的就是挤兑风潮。 当年,英国人预见到了华资银行的愈渐强大,有银行试图对英资银行发起挑战。 可一场挤兑风潮之后。 创业银行创始人廖宝山吐血而亡,明德银号破产,广东信托商业银行进而遭到挤兑被港府接管。 港岛无数民众对于华商银行信心动摇。 恒升、广安、道亨和永隆等华商银行无一不受到影响。 尤其是恒升银行,这块被汇丰盯上的盘中餐,先后遭大客户注销账户,在半月之内损失存款两亿多元。 走投无路之际,只能出让51%的股权给汇丰银行,彻底断送了控股权。 远东银行和有余银行也遭受挤兑,继而被外资银行入股。 而这场危机背后的操盘手,不是别人,正是汇丰等一众外资银行。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