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漫天的炊烟随着晨风快速消散。 怀来卫城外,吃完早饭的数万明军开始集结。 他们的军营扎在怀来卫城西北方向,这里往前是一片巨大的开阔地。不但视野开阔,而且地势十分平坦。 明军分为左中右三军。 三座军阵从表面上看起来都是步兵。 摆在最前面的是战车,战车有双轮,前面是用于防护的木板和铁皮,上钉铜钉,并绑着长矛。 不但能防御箭矢,就连鸟铳射出的铅丸也能抵挡一部分伤害,再加上棉甲的防护,鸟铳射过来的弹丸几乎伤不到他们。 防护能力可见一斑。 长矛的作用就简单了,主要防止对方步骑兵冲阵。 每辆战车配备二十名士兵,其中十名士兵负责操作战车,另外十名士兵随车作战。 车上的武器数量多,种类丰富! 有鸟铳,三眼铳,火箭以及佛朗机等体积相对较小,重量相对较轻的火器。 毕竟战车进入战场后需要用人力推行,太过沉重的武器会加重士兵的负担。 这其中最受欢迎和不欢迎的是鸟铳。 受欢迎是因为鸟铳射程仅次于火炮,远距离杀伤能力十分可观。 以万历朝鲜战争为例,辽东军期间向兵部申请了一万多支鸟铳,而很多小说里大放异彩的三眼铳只申请了几百支。 不受欢迎的原因也很简单。 由于鸟铳制作工艺复杂,成本高,在朝廷缺钱的影响下,工部造出来的鸟铳有很多是粗制滥造品。 极易炸膛! 万历年间还好,毕竟当时的朝廷几乎不缺钱。 到了天启和崇祯年间,这个问题就严重了。 很多明军在战场上没有受伤,反而被炸膛的鸟铳炸伤。 战场正面,一辆接一辆的战车在前面一字排开,将明军士兵围在里面,成了一堵可以移动的城墙。 军阵侧翼也有战车,但数量比正面少了很多。 战车营后面是步兵营,步兵营再往后是骑兵。 三座巨大的军阵迅速成型,在清晨的阳光下浩浩荡荡,气势磅礴。 “明军的炮营呢?”数里外的一个土坡上,多铎将身体藏在大树后面,手拿千里眼仔细观察着明军的军阵。 图赖和鳌拜手里举着同样的千里眼,躲在大树后面一边观察,一边用纸笔快速记录。 “难道明军把炮营藏在了战车营里面?”鳌拜猜测道。 “不可能!”多铎直接否认了鳌拜的猜测,“那些重炮需要牲口拉拽,少则一两头,多则五六头甚至更多。” “如果明军进攻,除了官道上的火炮能跟上明军前进的步伐外,其余的火炮会因为重量太重陷在地里。而且,那些牲口受伤后极易发疯乱窜,绝不可能放在战车营中。” “那明军能把火炮营布置在哪里呢?两翼没有,中军也没有!”图赖说话的同时,已经在纸上记录了明军军阵的布置。 虽然距离很远看的不是很清楚,而且还有战车和旌旗遮挡,但这难不倒图赖。 最前面的战车一眼就能看出来,战车后面肯定是步兵和骑兵。 考虑到战车需要步兵支援,骑兵需要空间调整方向和冲刺,所以大概率会布置在最后。 “黄得功到底把火炮布置在哪里了?”都铎放下手中的千里眼,对着图赖面前那张记录明军军阵的纸张呆呆发愣。 火炮守城和野战用法完全不同。 守城时可以将火炮布置在城墙的任意位置上,因为城墙前面只有敌人! 野战就不行了。 如果布置在军中,进攻时跟不上,撤退时跑不掉。 最重要的是,在前面是友军的情况下,如果让火炮平射,会伤到友军;如果让火炮高抛,同样会误伤友军。 “玛德!”想到这,多铎使劲骂了一句:“黄得功是不是把吴三桂那套野营携炮战法给学会了?” 野营携炮战法? 听到这几个字,图赖身体不受控制的抖了一下。 野营携炮战法说白了就是将火炮藏在军中,等攻坚时将火炮推上去,或者让前面的士兵退下来,然后发炮。 这玩意难就难在进攻时速度跟不上,发炮时让士兵退下来容易引起溃败! “不能!”鳌拜肯定的说道,“吴三桂操练了几年才能让火炮营和步兵营配合默契,他黄得功临门抱佛脚也做不到这种程度。” 多铎苦笑一声,继续观察起来。 就在多铎观察明军军阵的同时,黄得功也在观察建奴军阵。 建奴同样分为左中右三军。 最前面是战车营,盾车。 后面是步兵营,骑兵营。 军阵的布置上与明军虽然不是一模一样,但也相差不大。 毕竟建奴的装备,人员甚至武备知识都来自大明朝。 用现代话来说,都是一个师父教的,没法破招! 唯一的区别是建奴骑兵如云,是明军骑兵的数倍之多。 至于火炮营,黄得功左看右看也没能发现。 随着时间推移,天上的太阳也越来越毒辣。 “摘下头盔,原地喝水休息!”随着用旗语将信号打出,明军开始在原地休息。 他们纷纷拿出随身携带的葫芦或竹筒,打开塞子后喝了起来。 古代行军打仗并不是每个人都有牛皮水囊,那玩意非常稀缺,只有军官才有资格使用。 普通士兵使用的葫芦和竹筒。 《武经总要》中有记载,每人将葫芦子、或竹筒皮榼、或受二升者,料前程之水,即盛行。 一刻钟后,黄得功吩咐传令官:“传令马岱,命其率一千骑兵在前诱敌。传令王永吉,让其率麾下骑兵负责接应马岱。” “传令巴克勇,如果马岱和王永吉身陷险境,命其快速支援!” “遵命!” 与此同时。 刚刚喝完水的多铎下令道:“鳌拜,本王命你率领一千假意观察明军军阵,实则诱敌。” “图赖,你率本旗一千骑兵和本王麾下一千骑兵负责接应。” “其余各部警戒!” 轰隆轰隆! 无情的铁蹄踩在温热的大地上,激起了阵阵尘土。 两支骑兵几乎同时从军阵里冲出,斜着冲向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