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 “锦衣卫百户张峰见过指挥使大人!”保安州城内,一个中年男人单膝下跪向阎应元施礼。 阎应元伸手将其搀扶起来:“说说宣府镇的情况。” 收复延庆后,他立刻与当地的锦衣卫取得联系。 这些锦衣卫藏在暗处,伺机而动。见朝廷派人收复,毫不犹豫的投入到朝廷的怀抱。 在锦衣卫的帮助下,阎应元顺利收复怀来卫和保安州。 锦衣卫百户张峰起身后,表情凝重:“阎大人,宣府镇的情况比较复杂,属下一时不知道从何说起。” 阎应元想了想,开口道:“城中现在什么情况?是否缺粮?又有多少守军?” 张峰没有犹豫,将城中的信息一一汇报。 “李自成退兵前对宣府镇进行了劫掠,但慑于宣府镇军属较多,所以只是象征性的劫掠后就退兵了,城中并不缺粮。” “由于宣府总兵投降,巡抚自杀,宣大总督阵亡,所以整个宣府镇落到了万全都司掌印指挥使吴致远身上。” “现在宣府镇内有三千多守军,其中七成是万全都司的卫所兵。这些人见流贼兵退,立刻接管了宣府镇防务。” 听着万全都司四个字,阎应元眉头紧锁。 万全都司掌管整个宣府的卫所,是名副其实的土皇帝。 崇祯年间的卫所由于大量军户逃了军籍,几乎是形同虚设。各地防务基本由招募的营兵接管,精锐的野战部队更是与卫所毫不相干。 但! 两个地方除外! 分别是大同,宣府! 军户逃籍有两个原因。 一是晋升无望。 军户本身及其子嗣世代为兵,但只能当最底层的军户而成不了军官。这个政策让军户成了被剥削的对象,没有任何尊严。 第二个原因是无法生存。 军户种地的粮食一部分上缴朝廷,剩下的留作军粮糊口。 在天灾和朝廷加征赋税的影响下,军户种地获得的粮食本就不多,上缴朝廷后更是所剩无几。 他们不但吃不饱甚至还得倒贴,于是纷纷当了逃兵。 宣府和大同是明朝与蒙古人通商互市的地方,卫所兵向沿途商人索贿的钱足够一家人使用。 所以这两个地方还存在着大量的卫所兵。 锦衣卫百户张峰继续说:“除了两千多卫所兵,宣府镇内还有将近一千的营兵,带兵的是游击将军丁义。” “他们二人不合,今天白天时差点火并!” 阎应元顿感头大。 一个万全都司掌印指挥使已经够他喝一壶的,现在又来了一个游击将军丁义! 大明沿边驻军有游击将军,无品级,无定员,位次参将,统率边军一营三千余人以为游兵。 主野战,秩武官正五品,其下有千总、把总、百总等官。 也就是说,丁义和他手下的兵是名副其实的边军! 阎应元看着五军营的驻地,叹了口气。 论实力,他手下的五千兵马在野外真不一定是丁义的对手。 运气好是收复宣府,运气不好就是送人头! 阎应元思索良久后做出了部署:“明天你带领保安州所有锦衣卫混进宣府镇,与宣府镇的锦衣卫取得联络后做两手准备......” ...... 次日中午,宣府镇外。 得到官军要收复宣府的消息后,吴致远和丁义早早带兵来到城外等候。 确认手续无误后,吴致远和丁义亲来到阎应元面前单膝下跪。 “万全都司掌印指挥使吴致远,率麾下两千一百一十四人复降朝廷,请阎大人履行朝廷的承诺,免了我等的罪!” “在下宣府镇游击将军丁义,率八百部下复降朝廷!请阎大人免罪!” 阎应元盯着丁义看了一会,心中暗暗吃惊。 这是他第一次见到大明西北边军! 丁义和他身后的将士,无论体魄还是精气神,都不比号称大明精锐的关宁军差。 二者真正的差距在装备上。 关宁军盔甲鲜明,武器精良,战马健硕。 眼前这些人头盔上长满了斑斑铁锈,身上的棉甲脏旧不堪,放在地上的武器更是不堪入目。 仅从装备看,看不到任何精锐的影子。 阎应元目光一转,看向吴致远和他身后的卫所兵。 这些士兵整体情况比京师三大营强一点,但也不多。 装备和丁义的营兵一样差。 “可有兵册?” “请阎大人查阅!”吴致远和丁义同时举起双手,将两本泛黄的兵册递到阎应元面前。 阎应元从身后找出兵部誊抄的兵册,找到对应的编号后与他们递过来的兵册进行比对,确认无误。 “据兵部记录,万全都司麾下有三万三千九百四十六名卫所兵,其他人呢?” 吴致远早就准备好了说辞:“回阎大人,这三万多人分别驻守在宣府镇周围的十一个卫所之中,流贼退兵后在下只收拢了宣府镇的两千多人,其他的就不清楚了。” 阎应元也不多问,问也问不出来什么,转头看向丁义:“据兵部记录,你麾下有两千九百二十人,其他人呢?” 丁义抱拳拱手:“一部分战死,一部分逃了,还有一部分随李自...李闯贼围困京师,具体下落不明。” 阎应元点头,看着宣府镇高高的城墙若有所思。 皇帝告诉他,一个多月后建奴入关劫掠,宣府之地首当其冲。 守城,当务之急是总揽兵权! 朝廷规定投降免罪,官复原职! 如何在最短的时间里收回兵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