允祥自诩自己不是个容易被左右情绪的人,但今日发生的事情,一件又一件的出乎他的意料。 他几乎以为自己在做梦了。 皇上先是赐他什么补汤,喝了就晕过去,没死不说,醒来后他竟然又是给他亲王,又是给他母妃追封,进先帝陵墓合葬? 巨大的惊喜几乎砸晕了允祥,以至于他呆愣了好几秒,才想起来谢恩。 胤禛留下允祥,在养心殿内聊了许久,聊从前聊未来,聊允祥以后要做的事,允祥激动的不行,直到日落之时,方才回府。 若不是二人还没那么熟,允祥甚至恨不得和皇兄秉烛夜谈,抵足而眠。 允祥封王的圣旨还有给允祥生母追封的圣旨,一同下达,由苏培盛宣读。 说起苏培盛这个人,前期是忠于皇帝的,且干活利索,胤禛用着还算顺手,因而并不打算换掉他。 次日,被软禁在府邸长达半年的允祥,头一次穿上朝服,早起上朝了。 允祥封王的消息,不是秘密,只是众人无法理解为何对兄弟们很防备的皇上,为何突然给允祥封王,还准许他上朝。 允祥本人也是不理解的,但不妨碍他高兴,圣旨到的时候,允祥就放下了对皇兄的芥蒂,心想他的皇兄也不是那么无可救药啊,是一个好哥哥。 他一定要好好为皇兄做事,不辜负皇兄对他的信任。 太后听闻允祥封王的消息,心里想了很多,想的最多的便是,既然十三阿哥都能被皇上看重,那么她的老十四,是不是也能从皇陵回来? 皇上请安时,太后试探着提出了这件事。 胤禛派去调查十四阿哥的探子还没回来,因而胤禛暂时不了解十四阿哥,并不打算贸然用他,面对太后的试探,胤禛只是淡淡的回绝了,“老十四在皇陵守着,磨练他的心性,以待来日有机会,朕自会叫他回来。” 这话便是委婉的拒绝了。 太后实在是太想念十四阿哥了,不死心道:“磨练心性在何处磨练不得,何苦在皇陵.....” 胤禛戏瘾犯了,装作愤怒道:“朕也是皇额娘的孩子,为何您只能看见老十四?您究竟更关心谁?” 原主从不会说这么直白的话,他说的最直白的一次,是在太后死后,跪在他的床前,说的那句“这般哄孩子的歌谣,您从未对我唱过”。 他是个拧巴且内敛的人,内心渴望但从不说。 或许是他心里早就有答案了。 皇额娘不爱他。 所以他的渴望,只在皇额娘死后听不见的时候说出口。 太后被问的哑口无言,沉默了好一会才说道:“哀家自然也是关心皇上的。皇上和老十四都是哀家的孩子,没有更关心谁的道理,只是如今老十四离哀家更远,所以哀家更担心老十四。” 胤禛:“那朕问您,若是朕和老十四一起掉进河里,您会先救谁?” 太后:“.......” 这是什么鬼问题? 太后一生是个体面人,但面对今日的皇上却屡次想破功,她几乎要忍不住抹脸了,好悬忍住了,太后勉强维持住慈爱的笑脸,说道: “自然是先救皇上。” 她能说先救老十四? 那肯定不能啊。 所以胤禛的问题其实是早就有标准答案的了。 “撒谎是不好的习惯,皇额娘,朕对你很失望,你这个月就在寿康宫好好反省吧。”胤禛微微摇头,叹息一声说道,“希望下个月见到您,您能做个诚实的人。” 胤禛起身,抚平了下衣服褶皱,对宫人说道,“太后言行混沌,心口不一,于寿康宫禁足反省一个月,你们好好伺候着太后,别让她憋出病了。” 太后懵逼的看着渐渐走远点皇上,不可思议的和竹息对视一眼,“皇上说要禁足哀家?” 就因为不诚实? 竹息表情一言难尽,小心翼翼道:“是的。” 太后:“......” 光是禁足还不够啊,胤禛出门后又想了个好主意,直接给御膳房的打了招呼,这个月不许给太后太好的吃食,就按照答应的份例给就行了,让她吃够禁足的苦。 至于为什么,大概是胤禛不喜欢偏心的娘吧。 宜修得知太后被禁足的消息,在宫里不停猜测着原因。 禁足理由是言行混沌,心口不一,这其中具体的原因是什么? 难道是太后从前帮她扫尾陷害芳嫔的事情被发现了? 所以皇上是用这个理由来禁足太后。 宜修越想越怕,连隐藏得最深的太后都被皇上揪出来了,那她自诩聪明的计谋,能瞒过皇上的手段么? 宜修沉思许久,终于想好了以后的路。 罢了,反正弘晖已经得到了该有的地位,而她姐姐也长眠地下了,她又何必继续争,若是在被皇上发现,恐怕就不是口头警告那么简单了。 只怕她的后位都不保。 皇上已然允许她可以抱养两个孩子,她还有什么不满足的。 想到此处,宜修解决了一桩心事一般,说道:“剪秋,那些桂花树下的东西,拿出来吧,以后不再用了。” 桂花树下,埋藏的是麝香。 宜修不知道皇上有没有拿走,皇上不提,她抱着侥幸心理也不拿出来。 但现在她想明白自己不是皇上的对手后,侥幸心理便没了。 罢了。 反正她是皇后,只要皇上还爱着姐姐,只要太后还向着她,她就是一辈子的皇后,地位无可撼动。 她又何必节外生枝,引来不必要的麻烦? 剪秋早就想劝娘娘把埋藏的麝香拿回来了,但娘娘一直不提,她也不敢说,闻言顿时松了口气,笑道:“等秀女们入宫,生下健康的阿哥,还不随娘娘挑选,娘娘以后要享福了。” 宜修轻轻笑了,“不是自己的孩子,又何来享福之说.....” 垂下眼睫,宜修神态落寞。 剪秋噤声,不敢再说,低着头退下,去吩咐宫女偷偷把麝香拿回来。 该说不说,麝香可是很珍贵的东西,拿回来还回内务府,填补上以前的空缺,娘娘便不必拿钱去贴补,也能给娘娘减轻一些负担。 内务府的账目严格,华妃娘娘也在看着,不是皇后的一言堂,否则皇后也不必如此小心翼翼。 时间很快流逝,秀女们学习宫中规矩完毕,到了入宫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