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得到过不少来自栾学堂的厚礼,样样珍贵过寻常饭菜的价值多倍。 然而,别人给予与自行索取,意义截然不同。 王卫国可不愿给人留下小气的印象。 再说丰泽园采买的尽管经验丰富,但怎及得上王大厨的技艺。 于是决定自个儿前来挑选食材。 “哥,你晓不晓得陈姐喜欢吃啥?” 丫丫揉了揉惺忪的眼睛问道。 “不清楚。” 王卫国道得很直接,他实话实说,对陈雪茹的口味并不清楚。 即便曾看过电视剧《正阳门下小女人》,也没提过她具体饮食喜好。 “那你怎么做饭?万一她不合胃口怎么办呢?” 丫丫一脸疑惑地问,对这个哥哥的稳重显得有些不太信任。 陈姐很有可能成为她的嫂子,他应该明白重要性,但在了解陈姐喜好的方面却似乎不够尽心。 丫丫心中嘀咕:“真是一根筋的家伙。” 这是个前几天何雨水中学来的词语,虽然丫头还不十分明白其中深意,但觉得在这里倒还挺符合哥哥的现状。 “我会让她爱上我烧的食物。” 王卫国笃定回应,这是宗师级别的料理自信在其中。 "说得没错。 " 丫头撇了撇脑袋,若有所思,“哥哥做得菜那么好,怎么会有人不喜爱?” 抵达南门市场时,清晨尚早,菜场已然喧闹,卖家摊贩早早开店,市民们都赶早市采购准备当日的餐饮所需。 多数人的晚生活简单,早睡早起,因翌日天还未亮就得上工或上学。 “哥,小笼包子好好吃啊。” 时间尚早,丫丫并未着急购物。 两人寻了个小吃摊子,享受起了早餐时刻。 丫丫边喝豆浆、嚼美味的小笼包,小嘴儿都鼓起来了,满口溢美之词。 王卫国也接过豆浆,关切道:“多吃点没关系,慢慢吃,小心噎着。” 路边的小吃手艺虽不能和王大厨相提并论,可坚持经营多年,味道都挺不错,两兄妹边聊边享受这早餐时光。 其实主要原因是王卫国嫌自己动手做早餐复杂,通常会选择外卖解决。 丫丫也很少吃到哥哥亲手做早餐。 晚餐后,兄妹二人开始闲逛市场。 这时的丫丫已经恢复了精神,满怀热情地拉着王卫国东瞧西望。 遇到不认识的新鲜食材,都会第一时间问问哥哥,而王卫国自然乐此不疲地答疑解惑。 等到两人口袋装满,踏入四合院已是傍晚八点多了,不少屋主已上班去了。 此时正值计划经济时期,工厂和商铺还没有改革,大多数人的休假观念淡薄,除了过年,极少放假。 在前院锻炼身体的阎埠贵,一位小学老师此时已放寒假在家。 他看见带丫丫回家的王卫国,开口问候:"卫国回来了啊,买这么多菜呢。 " 看着王卫国自行车车尾挂着满满一篮子各种蔬菜,阎埠贵的眼睛顿时闪烁起来,立刻靠了过去。 "你不是从丰泽园给她带便当了吗?买那么多菜干什么呢?"阎埠贵盯着那些菜色,有鱼有虾,甚至还有一些海参,馋得快要流口水了。 他一辈子都没品尝过那种海参的滋味。 不过令阎埠贵困惑的是,一向都是在丰泽园准备完饭菜后让王卫国带回,他们家里自己很少下厨,王卫国这怎么忽然会购买这么多。 "今天不是小年吗?下午就不用上班,我陪你过节,陪丫丫好好庆祝一下。 "王卫国解释道。 陪着丫丫过节与邀请陈雪茹一起吃饭,其实并无冲突。 "这样说起来,我懂了。 "阎埠贵明白过来。 今天是过节的日子,而王卫国又格外疼爱这个小妹,请假回家过小年是非常合理的。 阎埠贵脑筋一转,灵光一闪:“卫国呀,今天小年夜也是新年了,就你俩在家过肯定冷冷清清的,不嫌弃的话,来我们家吧,我们人多,气氛会热闹一些。” 他亲切地对王卫国发出邀请。 如果王卫国答应,那那些食材自然会在阎家使用,他也终于可以尝鲜海参和丰泽园名厨的手艺。 活了一大半辈子,不论是海参还是丰泽园的大厨手艺,阎埠贵都不曾尝试过。 "三大爷,咱们可不止两个人呢。 "旁边的丫丫赶紧插话道。 今晚对于王卫国有着重要性,不能随意去三大爷家过节呀。 "今儿有友人来访,就不给你们添麻烦了。 "王卫国解释。 对于阎埠贵的心思,王卫国心里有数。 即使是单独赴宴,也不会考虑接受阎埠贵家的邀请,这是基本道理。 交代一声后,王卫国径自走向后院去照料这些海鲜。 他虽然买了不少肉类,但鱼类都是鲜活的,得先饲养起来。 一旦到了晚上才烹调,就得确保食材新鲜,不能等到它们没了生气。 "他搬过来一个月不到,哪来的朋友们?"阎埠贵边看着王卫国离开,边自言自语地嘀咕着,心想王卫国明显是找借口,不想来自己家里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