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她大儿子可没佑佑那么聪明,且他自己本身学习一般,也不想和高年级的孩子凑一块。 本来住校就各种不适应,他阿妈还要他跳级,他干脆就说不去学校了。 黄芝芝和儿子大吵一架,恨不得和他动手。 但她现在又怀上了第七个孩子,根本没那么多精力管孩子。 唐八婶让自己三个儿子制止了她,开口说道:“不如让小二跟老大一起去学校上学吧! 广撒网,总是多个机会。” 黄芝芝一听婆婆这话,忙点头道:“对对对,我有这么多儿子,再送一个去,从数量上也占优势。” 如此,八房家的小二也和大哥一起去县城寄宿上学了。 如此一年一个,直到政策放开,黄芝芝最大的一个女儿都送去县城读书了。 她也已经给八房三个男人生了九个孩子。 现在全村就数她最胖。 老妇女都没一个有她那么胖的。 唐八婶和全村的人打了招呼。 见到她要夸,要是让她从梦中醒来,全村人都知道,那不是什么好事。 时昕和唐七的大儿子佑佑,这年小学会毕业,毕业之后就要入初中。 时昕和唐七再次说起,让孩子去京市上初中的事。 也是时文颂那边来信催了好几次了。 他的原话是,他没几年好活了,就想看看小辈们。 唐七这些年也看明白了,时昕是懒得自找麻烦和他离婚。 所以唐七为了能一家团聚,还是去找了病重躺床上的唐二叔,和他商量起了这件事。 他的原话是,现在京市那边对唐家纸业的需求越来越大。 且每次运输的路途遥远,现在家里种地的青壮年根本不需要那么多。 就想说,要不要让他带一些人去京市那边开办一个纸厂。 这样就省下一大笔运输的费用。 唐二叔已经有些病糊涂了,看到唐七来,还以为是看到了自家大哥。 愣是让儿子把唐家代表族长的信物拿出来交给了唐七。 唐七拿着手里的信物,有些不知所措。 还是唐三叔说道:“这族长本是大房大哥的,也就是你阿爸当的。 只是你阿爸去的早,如今你也已经成家,成了一家的顶梁柱。 一大家子也被你拉扯起来了,唐家这个族长,你也当得。” 其它几位叔叔也点头,说道:“既然小七成了族长,那要不要去京市开办一个纸厂,都听你的。 你把家里年轻的小伙子都带去,留几个小的在家帮我们老头子种个地。 要是你们那边不行,再回来老家这边,也还有个去处。” 唐家人在战乱的时候,颠沛流离过,他们比较开明。 年轻人想出去闯一闯,老年人是支持的。 如此,年轻人们知道要去外面闯闯,一个个都高兴的不行。 就连又怀孕的黄芝芝也想回京市。 毕竟她就是从那里出来的。 时文颂从果园离开几年了,但黄家的事比起时文颂要严重的多。 哪怕现在政策放开了,他们家也还不能立马就回原籍地。 但黄芝芝已经等不及了,她要跟着唐家人回京市。 唐八婶说,等她生完老十,就让三个儿子带她去京市。 ———————————— 【预告:昨天看到作者有话说中的那段评论,让我有点意难平。 不是针对某一人,只是想说明一下我个人的一个观点。 好比图中,她说那你为什么要找这样的老公? 她不知道,男人在结婚前是会装体贴、装耐心、装二十四孝好男人的呀! 结婚后,或者女人替他们生完孩子后,立马原形毕露。 人们说,不到医院生一趟孩子,你永远不知道自己嫁的是个什么牛鬼蛇神。 生一趟孩子,是能百分之一百暴露一个男人的本性。 但这个方式检验一个男人的代价太大,不可取。 另外她说80-90后的女人,可以选择不结婚和离婚。 我不敢代表所有80-90后的女人,但我应该能代表一半女人来说这话,一半的80-90后女人是选择不了自己结不结婚的。 好比我自己,我出生在大山里,不是少数民族,考试没有加分,如果不是学习特别优异,家里收入难供养两个孩子读书,我的父母比较开明,让我读书比我弟弟多。 但就我当时的成绩,想要走出那十万大山,难。 哪怕你说,出来打工啊!总能实现人生价值。 但人的见识有限,人的认知有限,大山里出来的孩子,看到外面世界的繁华,第一感觉是格格不入,是自卑。 自卑这种情绪,是一再的否定自己。 如果没有一个好心的人引导她,鼓励她,她是很难靠自己爬出那个泥潭的。 我选择走了捷径,嫁出了那十万大山。 再说80-90后可以选择离婚这个问题。 能说出这话的人,我想她应该是个没结婚,没经历过孩子哭闹,老公选择性失明耳聋,没经历过七年之痒,没经历过婚姻带给她的窒息,或许她还生活在一个幸福的家庭,没感受过人间疾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