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国诸侯接到通知,哪敢怠慢,第一时间都到了晋国的温邑参加重要会议,只有秦国的秦穆公没有参加。 秦穆公一直来都不喜欢参加中原诸侯这种盟会,但秦国派了代表过来。 晋文公也没在意,你秦国对中原不感兴趣,那是符合晋国利益的。 会议的主题是讨伐不遵,只讨伐卫国么? 不,还有一个许国! 卫国是因为卫成公不遵守践土之盟精神,一回国便搞事,这当然是要受到惩罚的。 那许国呢? 许国本就是一个弱小诸侯,原本是郑国的附庸。后来与郑国交恶,就成了楚国附庸,在晋楚城濮之战时是站在楚国一边的。 晋文公组织践土之盟时,许国根本没收到通知,也不敢主动参加。 楚国虽败,但自己小小许国,一个不老实,那肯定是要受到楚国打击的。 晋文公之所以把许国问题提上来,原因有两个:一是许国本属于中原诸侯,现在新的中原诸侯联盟成立了,你许国当然要加入进来。 二是故意做给楚国看,你楚国就老实在南边呆着,中原的事,就由寡人来做主了。 楚国当然没办法,正如晋文公和他的智囊团分析的那样,城濮之战后,楚国确实不敢北上中原了。 此时的楚国,已经陷入了内部权力斗争。 问题要一个一个解决,先解决卫国的事吧。 卫国的问题很简单,那就是定一个卫侯的罪并予以惩罚。 晋文公知道,自己虽然是诸侯之长,但却不能在明面上,主导对一个同姓诸侯的定罪,这事必须由天子出面。 于是,堂堂天子周襄王再次接到了晋国的通知:陛下,来温邑主持一个国际法庭吧。 前面说过,这当然是很无礼的。因为作为臣子,诸侯不能召集天子做什么事。 但晋文公是有办法的,办法也与上次践土会盟时一样。 于是,列国诸侯都得到了一个信息,原来天子正好是在温邑附近打猎,得知晋国召集国际会议,便主动过来参加了。 就这样,一场由晋文公主导、周天子主持、中原诸侯参加国际法庭便开庭了。 我们来讲讲这个案子的背景吧。 这个卫成公貌似也是一个该死的家伙。当年他的父亲卫文公欠了晋文公一笔债:晋文公重耳流亡时,曾经途经卫国,卫文公不待见他。 但卫文公不待晋文公出气就薨了,所谓父债子还,晋文公首次率军出征讨伐,对象之一就是卫国,将卫国国君卫成公打跑了。 卫成公逃亡去了,国政交给了他的弟弟公子叔武,辅佐公子叔武的是大夫元咺。 这两位在国家存亡之秋勇敢地、忠诚地担负起守国护民重担的人,怎么也没想到,形势的发展给他们居然带来的是灭顶之灾! 晋文公在卫成公逃跑后,并未对卫国痛下杀手。毕竟,此时的卫国已然是晋国嘴边一块肉,只要自己高兴,随时可以吞掉。 后来,卫国的土地被晋国强行割让一部分送给宋国,以实现让宋国贿赂秦、齐两国的目的,最终使秦、齐两国直接加入到晋军阵营。 取得城濮大战胜利后,晋文公在践土召开了第一次国际会议,那次会议,卫国也参加了,参加的正是顶替逃跑的哥哥而苦苦支撑着卫国的公子叔武。 曾经,晋文公觉得卫成公这种人不配当卫国的国君,所以便有意扶持公子叔武当卫国国君。 但公子叔武请求晋文公宽恕他的哥哥,让卫成公继续回来当国君。 再加上天子亲自替卫成公求情,晋文公最终答应让卫成公回国担任国君。 在晋文公眼里,公子叔武是一位贤公子,他不贪君位,一心为国,也忠诚事君。 可惜,卫成公却不领情,甚至也不知道自己的亲兄弟曾经为自己求过情,不但向周天子求情,也向春秋霸主晋文公求情。 卫成公在逃亡期间,几乎是闭塞了与卫国的联系,再加上身边有小人的唆使,所以他以为公子叔武已经在他逃亡期间篡了位。 有了晋文公的准许,卫成公终于回国继续当他的国君。 谁也没想到,卫成公一回来便将公子叔武给杀了,同时被杀的还有辅佐公子叔武的元咺之子元角。 元咺怒了,但在卫国,卫成公是说一不二的一号人物,你元咺又能怎么着? 所以,元咺带着比窦娥还冤的悲愤之情,跑到晋国,向晋文公告状。 于是,春秋史上一场由一国国君主持、审判另一国国君的国际法庭开庭了! 原告当然是元咺,大家听完元咺哭诉前后经过,一致认定卫成公有犯罪嫌疑。 那就派人将卫成公从卫国抓来吧。卫成公被捕,羁押。 现在有了被告,应该可以开庭了。 不,还得有律师。 卫成公派出了辩护律师,史料记载是有三个人的豪华辩护团。 原告方则是由卫国大夫元咺一个人自诉。元咺很自信,他相信自己肯定会赢得这场官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