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銮殿上,龙袍加身的龙若缓缓走上御阶,她步履沉稳,目光坚定,往日里温柔的眉眼间此刻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她的目光扫过下方神色各异的文武百官,缓缓开口:“三日之前,科举舞弊案震惊朝野,其根源在于选才制度的腐败,朕痛心疾首!今日,朕要颁布新的选拔标准,自此之后,科举将真正成为选拔天下英才的途径!” 龙若的声音在空旷的大殿中回荡,语气铿锵有力。她从袖中取出一卷明黄色卷轴,徐徐展开,上面赫然写着“公平、公正、公开”六个大字。 “朕要的是经世致用之才,是心怀天下之才!出身、背景皆可抛却,唯才能与品行不可或缺。”龙若的声音掷地有声,“朕相信,真正的金子,无论放在哪里都会发光!” 新的选拔标准公布后,朝堂之上议论纷纷。有人面露喜色,有人心中忐忑,更多的人则是静观其变。而躲在人群中的吴侍郎,脸色早已是一片惨白,他偷偷地瞄了一眼龙若,却见她目光如炬,仿佛能洞悉一切,吓得他赶紧低下头去。 三日后,科举考试如期举行。此次考试,龙若亲自拟题,题目新颖深刻,不仅考察考生的学识,更注重考查他们的见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考生们奋笔疾书,力求在考卷上展现出自己的才华。 王才子自幼聪慧,饱读诗书,但他出身贫寒,屡试不第。这一次,他终于有机会在公平的竞争环境中证明自己。他洋洋洒洒地写下自己的见解,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国家和百姓的热爱。 而一直隐居山林的赵隐士,听闻龙若决心整顿吏治,重振朝纲,也决定出山一试。他虽不谙官场之道,但胸怀治国平天下的抱负,他的文章立意高远,见解独到,令人耳目一新。 考场之外,贺考官带领着一众考官严格监考,确保选拔过程公平公正,不容许任何人徇私舞弊。他深知肩上的责任重大,丝毫不敢懈怠。 十日后,所有考卷批阅完毕,贺考官捧着一份名单,快步走进金銮殿…… 贺考官步履匆匆,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但他手中的名单却被他紧紧攥着,仿佛是什么稀世珍宝。他走进金銮殿,躬身行礼:“陛下,此次科举考试阅卷完毕,这是录取名单,请您过目。” 龙若接过名单,目光缓缓扫过上面的名字,嘴角勾起一抹欣慰的笑容。此次录取的考生,皆是才华横溢之辈,其中不乏寒门学子,更有一些在民间享有盛誉的能人异士,比如那位写下“治大国如烹小鲜”的赵隐士,他的名字赫然位列榜首。 “好,很好。”龙若放下名单,朗声说道,“此次科举考试,多亏贺爱卿尽心尽力,确保了选拔的公平公正,朕心甚慰。” 贺考官受宠若惊,连忙跪地叩首:“臣惶恐,这都是臣应该做的。” “起来吧。”龙若抬手虚扶,目光转向殿外明媚的阳光,“朕相信,有了这些新鲜血液的注入,我朝必将焕发出新的生机。” 然而,就在这时,一名侍卫急匆匆地跑进殿内,跪倒在地,声音颤抖着说道:“报……陛下,吴侍郎……吴侍郎他……” “吴侍郎怎么了?”龙若眉心微蹙,一股不好的预感涌上心头。 “吴侍郎畏罪自尽了!”侍卫的声音在大殿中回荡,久久不散。 龙若闻言,脸色顿时一沉,眼中闪过一抹冷冽的光芒。她早就料到吴侍郎会狗急跳墙,却没想到他会选择这条路。 “吴侍郎的罪证确凿,他背后的势力也已经被连根拔起,朕本想给他一个痛快,没想到他竟如此懦弱!”龙若冷声说道,语气中带着一丝嘲讽。 吴侍郎的死讯传开,朝野震动。那些曾经与他沆瀣一气的官员们人人自危,生怕下一个就轮到自己。而那些曾经受到吴侍郎打压的正直官员们,则纷纷拍手称快,大呼“天理昭昭,报应不爽”。 龙若深知,吴侍郎的死只是个开始,要想彻底根除吏治腐败,还需要进行更加深入的改革。她召集心腹大臣,商议下一步的计划。 “陛下,臣以为,当务之急是加强对新晋官员的培养,让他们尽快熟悉政务,为国效力。”钱大儒站出来说道,他是当朝大儒,德高望重,在朝中极具影响力。 龙若点了点头,深以为然:“钱老先生所言极是,此事就交由您全权负责,务必将这些新科进士培养成栋梁之材。” “老臣遵旨。”钱大儒躬身领命,眼中闪烁着期待的光芒。他仿佛看到了一个崭新的时代正在向他们走来,而这些年轻的官员们,将成为这个时代的主角。 然而,就在龙若准备宣布退朝之时,一名小太监急匆匆地跑进殿内,跪倒在地,声音颤抖着说道:“陛下,宫外……宫外……” 小太监的突然出现,让原本轻松的氛围瞬间凝重起来。“宫外怎么了?快说!”龙若眉心微蹙,语气中带着一丝不耐烦。 “宫外……宫外有一群考生,他们……他们跪在宫门口,请求陛下收回成命!”小太监吓得声音都有些颤抖,磕磕巴巴地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