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逸在仔细看完所有的数据之后,忍不住笑了出来,然后调侃道:“这可真是,阳光总在风雨后,不经历风雨怎见彩虹!我这是在帮你诞生生命啊!” 要是巨蟹座55f有意识的话,它听见君逸这么说,肯定会想办法挣脱恒星的引力撞死这个家伙!这种经过数百颗彗星撞击的“帮助”不要也罢! 君逸在调侃完了之后就看着探测器等发来的数据暗自思忖起来:“现在星球地表已经被纳米蜂群和机器人等改造得差不多了,接下来就要进行人工降雨了!毕竟水是生命之源!” 思考完之后他就给三组太空电梯子程序下达了指令,要求它们回收机器人和纳米蜂群,停止对星球地貌的改造工作,同时还要求子程序围绕着三座太空电梯底座附近的自动工厂铸造堤坝。 之所以要求铸造堤坝那是因为他对星球内部是实施人工降雨,而且这将会是全球性的,虽然太空电梯底座都是建立在地势比较高的地方,但也不能保证所有地方都不会被水淹到。 如果降雨量过大或者暴雨持续时间过长,仍然有可能导致水淹到太空电梯底座周围区域。 虽然他能通过卫星影像降雨量,但是他不想这么做,他要的是全覆盖性无死角的降雨!这样才能让整个星球得到充分滋润,促进生态系统的发展和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至于降雨需要的水资源他也有办法,之前采集飞船抽取气体的时候有一部分,三颗气态行星抽取各种气体的时候也有一部分,这些水资源他将会全部投放到55f星球内部。 三组太空电梯子程序在收到命令之后,迅速做出反应。无数的运输无人机从各个平台起飞,犹如一片密集的乌云,向着全球各地飞去。 这些无人机分成了许多小队,每支队伍都有自己的任务。一些小队前往纳米蜂群的工作地点,将这些微小但高效的生物带回基地;另一些则前往机器人和各种设备的工作地点,将它们带回。 然而,对于纳米蜂群来说,处理起来相对容易。它们可以被直接送回小行星带或卫星基地等地,继续执行它们的采集任务。 但对于机器人和各种大型设备,情况就复杂得多。这些设备不仅体积庞大,而且数量众多,总计超过八千多万台。面对如此庞大的数字,三组子程序感到力不从心,不得不向君逸请示解决方案。 君逸在收到请求后,很快给出了回复。他指示说:“在完成堤坝建设之后,保留足够数量的机器人和设备用于维护工作,其余的全部拆解回收。”这个决定听起来似乎冷酷无情,但实际上却是目前最有效率的处理方式。 毕竟,要维持这么多机器人和设备的运作需要大量的能源和物资,如果不加以控制,很可能会导致资源的过度消耗。因此,尽管这个决定可能让人觉得有些无情,但从长远来看,它确实是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 …… 2322 年 4 月 15 号,经过几天的忙碌,在 55f 星球内各地的纳米蜂群和机器人等也全部集中到了太空电梯底座这里。 君逸要求的堤坝经过众多机器人和设备的建造已经全部完工,三组太空电梯子程序在底座附近建造的堤坝高二百米,厚度有一百多米。 每个底座围起来的范围都有十公里左右,加上地势的高度和堤坝的高度和厚度足够抵御接下来的全球性降雨。 堤坝建设好了之后,三组子程序先是给君逸发去了建造数据,而后就按照之前的指令,对多余的机器人、设备等进行了卸磨杀驴……不对,是资源回收。 全息投影中的他在看完数据之后咂咂嘴:“啧,地球发生过的全球性大洪水,这里看来也要经历一次了!” 他想起了地球曾经遭遇的灾难,那场全球性的大洪水让无数人失去了生命和家园。而现在,这个星球可能会再次面临类似的挑战。 感慨完了之后他就给三颗卫星的主基地和分基地发去了指令,让它们把之前从三颗气态行星和 55f 星球内分离的水资源用运输飞船全部送到 55f 星球。 而后他又给三座太空电梯子程序发去指令,要求他们在水资源到达之后立刻喷洒水资源、干冰和碘化银等实施人工降雨。 随着指令的下达,三颗卫星上面的主基地和分基地的子程序立刻忙碌起来,它们有的安排机器人去仓库搬运储存水资源容器,有的则是安排运输飞船运载储存水资源的容器。 由于需要运输的水资源数量庞大,因此这项工作需要花费一些时间。 随着时间的流逝,55f 卫星上运载水资源的飞船最先到达,其次则是其他两颗卫星分基地的飞船。 先后有二十多艘饕餮级运输飞船到达55f 星球轨道外的太空平台,等到飞船停稳打开舱门之后,在太空平台等候多时的机器人立刻迈着咔咔的脚步走进飞船开始搬运容器。 这些容器将会运送到地面,由地面的运输无人机进行喷洒工作,之所以这么麻烦就是因为没有实现反重力技术,运输无人机进入星球内部后只能乘坐太空电梯返回太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