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3小说网 > 科幻灵异 > 晚明风华 > 第八十章 安家

第八十章 安家(1 / 1)

笔趣阁小说 http://www.023dn.com/

这条河便是溧水,秦淮河的南源。

朱寅下车走到桥头,蹲下身子看着桥头的字。

看不清。

他捡起来一块石头,在字迹上刮了刮,这才看清写的什麽。

「淳佑四年,乡贤太学生顾宪筹造…」

这居然是宋朝的桥,宋理宗淳佑年间建造,有四百多年的历史了。

桥长十丈,宽丈五,造型优美,古朴典雅,青苔遍布,难怪叫青桥。

桥下河水如碧,似乎还是宋时清波。

「好大一座村子。」宁采薇说道,「怕是远不止一百一十户,这是一个里?」

朱寅道:「青桥里其实是青桥都,分为东丶西丶西丶北四个里,按说是四百四十户。」

他站在桥头,眼见村落氤氲生烟,西临溧水,东枕东山,聚落纵横,端的一个大村。

众人走过青色的石桥,又是两座村口的牌坊。

这牌坊的规格实在太高了些,居然是五檐六柱的御制牌坊!

左边牌坊上是四个大字:「孝烈端顺。」

右边也是四个大字:「敏惠恭诚。」

看日期,是嘉靖二十六年建造。整整四十年了。

「这是方皇后的故里?」朱寅很快就明白了,孝烈皇后,不就是嘉靖帝那个被烧死的皇后方氏麽?

传说,是嘉靖故意烧死她的。

这里居然是她的故里?

她死了四十年了,娘家估计早就没落了吧?毕竟隆庆帝也不待见她,将她的灵位移出祖庙。

很可能隆庆帝的生母杜氏,和方皇后有矛盾。

万历是隆庆的儿子,当然也不会待见方家。

「马车就停在这里。兰察和康熙看着马车,我们进村看看宅子。」

朱寅说了一句,就带着众人穿过两座牌坊的中间村道,往村中走去。

或许曾是皇后故里,村道修的足有一丈多宽,都是青石板铺地,两边还有石栏,雕刻精美。

村道两边,错落有致的坐落着白墙黑瓦的农家小院,家家溪水,户户垂杨。

「汪汪—」

农家的狗被陌生人惊动,支棱着耳朵,对着来人半真半假的狂吠,尾巴欲摇又止。

「哇汪!哇汪!」朱寅脚下的小黑虎也不甘示弱的叫起来,奶凶奶凶的。

雄赳赳的大公鸡,提着一只脚,金鸡独立的站在桑树和矮墙上,歪着脑袋傲视行人,忽然就引吭高歌。

「喔—喔喔——!」

它这一叫不要紧,一群母鸡呼啦啦的不知从何而来,围绕着骄傲的扁毛公子,咯咯咕咕的叫唤。

农舍之间,是一块块星罗棋布的水田丶旱地丶菜园丶桑园。

田里的秋稻已经金黄,灌浆将满,快到收割时节了。

更远的地方,是大片的水田和庄园。

青草丶泥土丶稻香的气息混合在一起,清新如风,香醇如酒。

穿着短褐,挽着裤脚,带着斗笠的农夫,正在田间地头忙碌,时不时抬头看看外来的客人,手搭凉棚。

放牛的牧童骑着水牛,徜徉在溪边山脚,童子的笑声和老牛的哞叫在晨风中飘荡。

距离村道最近的农家小院中,还传来机杼的声音。

「唧唧…唧唧…」

溪水边洗衣浣纱的农家女子,抬起不施粉黛的红润脸蛋,含羞带笑丶略带好奇的看着路边的客人。

然后又低下裹着头巾的脑袋,一边相互交谈,一边「啪啪」捣衣不止。

有人挑粪浇园,有人挑水进院。有人门前纺纱,有人树下搓麻。

当然,也有青衿士子,悠闲乡绅,在庭前吟诵看书,风雅有致。

不远处的村学之中,书声朗朗,隐隐传来学童们的读书声,却是千家诗中的《秋风引》: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偶然在小门小户围绕之中,又出现一个占地很广的大宅院,朱门高墙,亭台楼阁,里面传来丝竹之声。

东山上的兰若,溪水边的伽南,晒谷场边的戏台…还有祠堂丶土地庙丶石塔丶磨坊丶水车丶牌坊丶墓园…

农夫丶村姑丶童子丶书生丶乡绅…还有走村串巷的僧侣丶货郎丶铃医丶卦师丶焗碗匠…

当然,也有乞丐,牵着小猴子或者背着锣鼓的江湖艺人。

虽是乡村,不比城中,却自有另一种热闹和生机。

看的出来,万历初期的农家生活还不错。毕竟张居正没死多久,还没有徵三饷,老天也赏脸,虫蝗不作,灾荒不频。

或许也是因为,这是南京城外的乡村,比其他地方富庶。

入村仅仅三四里地,朱寅就好像看到了晚明农村社会的缩影。华夏古典的乡村之美,如诗如画。

晚明盛世的一幕芳华。

不愧是出过皇后的地方啊。

可是如此美好的乡村,其中又隐藏了多少盛世忧患?

祥和宁静之下,又有多少难以直视的存在?

朱寅心有所感,不由自主的轻轻吟道:

客入青桥里,

风烟尽旖旎。

芳村如古画,

桃源似可及。

 丹青难神韵,

妙笔愁清奇。

大真如一梦,

醒来已别离。

宁采薇距离朱寅最近,只有她听到了朱寅的感慨,也听懂了感慨中的悲凉。

「是不是到了?」宁采薇遥指山脚下的一座大宅院。

这大宅院占地两亩,朱门高墙,花木扶疏,一条溪水穿墙而入。

在周围的农家小院中,鹤立鸡群一般,对比十分醒目。

一看就是乡间豪绅大户的宅子。和其他农家一比,就像豪华别墅之于土坯平房。

大门口有一对石狮子,门楣高大,匾额上是四个字:青桥别院。

没错,这还不是周家的祖宅,只是周家的乡下别院而已。

却已经是一座大宅院,就这麽空着。可见周家的豪富。

宅院门前坐着一个扶杖老人,年过六旬,满头银发。他看到朱寅等人走过来,立刻停止捉虱子的动作。

「小子朱寅,见过长者,此厢有礼了。」

朱寅主动上前见礼。

华夏以礼治国,必须尊老敬老,见老者而不行礼,便是无礼狂悖之举。

老者昏花的眼睛打量朱寅一眼,抚须微笑道:「原来是个稚子。你要租住周家别苑?」

朱寅道:「是。还请长者开门,我们进去看看。」

老者笑道:「老夫乃此间里老,为周家看管别院,你们来了,今后就不需老朽看门了。」

他站起来,颤巍巍的打开院门。

朱寅看着老人的背影,不禁有些感慨。

里老都需要给科举官员的别墅看门了?

果然,如今乡村完全是科举乡绅说了算。

曾经掌握乡村话语权的里老,已经成为附庸。

元有社长,明有里老。

明太祖称帝之后,不惜动用铁血手段,在全国范围内打击大地主丶大商人,只保留了中小地主。

历史上第一次,大地主丶大商人受到国家层面的系统性清除。他们的土地和资源被分给小农,收为国有。

为了镇压豪强地主,明太祖下诏各地百姓,告发豪强劣迹,以此治罪抄没。

同时屡兴大案,故意牵连豪强,很多地方的豪强在国初大案中,灰飞烟灭。

洪武三十年,户部统计上奏,全国民户,九成以上是小农。

宋元以来的大豪强丶大商人,几乎被清除一空,寥寥无几。

中国历史上贫富差距最小丶也最原子化的社会,终于在明初出现了。

虽然只维持了几十年,可毕竟是史无前例。

这些中小地主担任了里长之职,取代元朝的豪强大地主。里长丶里老共同管理乡村。

可是随着科举阶层的崛起,基层权力从里长丶里老手转移到了乡绅手里。

这有什麽区别?

区别很大。

里长丶里老虽然不是朝廷官吏,却是在行使朝廷赋予的职权,属于朝廷管理基层的触手。

里长丶里老掌握基层治理权,就等于是皇权下乡,控制了基层。

可是如今里长丶里老被边缘化,乡中大事都是有科举功名的士绅说了算。

士绅仗着政治丶经济特权,把持了基层治权,操弄乡约制度,作威作福,犹如乡中土皇帝。

如此一来,又崛起了一批大地主大官僚,彻底架空了朝廷在基层的权力。

这就是为何晚明有近两亿人口,可户部黄册一直是六千万,和明初人口数量一样的原因。

大量人口田地,都在大地主大官僚手中。无论是赋税还是劳役,朝廷能动的始终是黄册上的数量。

里老打开门之后,朱寅等人进去一看,见是一所五间三进的宅子,里面亭台楼阁,景色优美,还有一个半亩大的花园。

房龄也就是十几年,还没有被白蚁祸害。

房舍厅堂,也都雕梁画栋,完好无损。

还有马房,犬舍,鸡棚,水井,花池。

厢房也有十几间。天井也比较大,并不压抑。

整个宅院,住上数十人绰绰有馀。

朱寅和宁采薇一看就相中了。

十分满意。

只看了一会儿,朱寅就谢过看门的里老,直接离开,回城里签约。

上午辰时初刻,朱寅等人又到了城中牙行,交了三百六十两白银,正式签订了租赁契约。

从此,那青桥里的周家别苑,就归朱寅居住了。

出门的时候,宁采薇小脸红扑扑的,目中满是小星星,低声对朱寅说道:

「小老虎,我们终于有房子住了。」

「能安稳下来,不用飘泊了。」

「接下来就是…采购!」

朱寅小声道:「其他东西你去买。瓷器我带人去买。」

宁采薇明白了,「你要探探那个瓷器店老板?你千万小心,他是西人收买的间谍。」

「你放心吧。」朱寅冷笑,「我就是个买瓷器的客人,正常买瓷器而已。再说,还有兰察陪我去。」

宁采薇点头,「好,那我们一个时辰后,在花市大街汇合!」

PS:晚上一章九点。9月1号上架,决定本书生死。蟹蟹!

最新小说: 魂穿灾星,看我如何发家致富 四合院:娶了秦淮茹后我渣了 斩神:我秃了,也强了! 刃恒:100天,从恋爱到结婚 爷勿问我爱情 被遗弃后:有夫有崽有家的生活 拒绝男色从你做起,师妹她做不到 暗黑破坏神之穿越后成了死灵法师 星空职业者 亮剑:追随孔过瘾,打造最强军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