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和楚妍约好上午九点在百脑汇门口见面,帮她挑选一个电脑显示器。 在楼下吃完早餐才不过七点半,去太早的话,人家商城还没开门呢,提前半个小时就足够了。 可惜没有墨镜,早餐店的人都认识自己,曾凡也不好意思闭上眼睛装瞎子,吃早餐的时候不能继续训练感应能力了。 曾凡回到公司继续加班,公司里只有他自己,那就无所谓了。 在那个世界里琢磨了几十天时间,自动驾驶系统的核心智能程序在他脑中已经完成了,只是需要将代码一行行的敲出来。 有了这些代码也不是就能实现自动驾驶,仍然需要大量的训练才行,就好像一个新生的婴儿,先得学习成长,身体需要发育,大脑需要从零开始认知世界,形成自我认知,能明确自我的概念,区分我与非我,学会理解非我的人和事物。 智能程序当然也需要类似的认知成长过程,这也是最简单的第一步,有了这个概念,才能进一步识别不同的事物,进而才能对各种行驶路况进行判断处理。 核心代码只相当于一个智能程序的胚胎,未来能不能成长为真正的智能程序,能成长到什么程度,都是未知数。 本来打算周末休息两天,结果可倒好,曾凡是一天都不能休息,闲着一会就会给自己找事情做,对他来说,敲代码就能带来快乐,非常上头,根本停不下来,也不想停。 为了防止迟到,曾凡给自己设定了手机闹铃,然后就专心的投入敲代码工作中去。 闭眼睛敲代码,可是成了货真价实的盲打,实际的输入速度又提高了不少。 本来代码量就不大,结果不到一个小时就全部完成了,看看时间,闹钟还要十五分钟才响呢。 自从来到这里上班,曾凡出门不是坐车就是打车,这次时间很充裕,他就想节省一回,坐公交车去东大桥。 总共不过四五公里的路程,就算挤不上公交车,跑步过去都不用担心约会迟到。 走出办公室的时候,曾凡感知到大厅一个电脑桌上扔着一副黑框大墨镜,不知道是谁留下来的,正合他的心意,戴上墨镜可以光明正大的闭眼睛走路了。 外面的环境可比原始世界复杂多了,训练自动驾驶程序前,他自己先体验一下复杂的交通路况信息,想来能更有助于他对程序的培养。 走出小区门口,南走一百多米就有公交站台,曾凡带着墨镜不用去挨个看站牌,也能清晰的感知到上面的信息。 不仅有各路途经的公交车站点信息,还有上面贴的各种巴掌大的小广告,最多的是刻章办证,其次是上门按摩。 早上八点多钟,公交站格外的热闹,曾凡站在站台边上,身边等车的有二三十个人。 大多数人都互相不认识,少数认识的人打招呼聊天,从天气温度聊到国内时事,国际政治,又转回娱乐圈八卦,公交站就显得闹哄哄。 一位拿着小旗子维持秩序的大妈,站在边上不停的吆喝,让人们按照所等线路排队,有序上车。 展开感应能力,曾凡发现他不仅能感应到周边的人和物,很多人的纷杂思维信息也一并接收到了。 无意识的情况下,他只能接收到比较浅显的思维信息,如果注意力集中到某个人身上,就会感应到更多详细的内容。 浅显的信息主要是大多数人比较容易外露的情绪或者精神状态,兴奋、紧张、期待、困倦、萎靡、愤怒、忧伤、不满等等。 更深入的感应某个人后,就能了解到这个人的年龄、职业、姓名、住址,等哪趟公交车,要去往哪里,做什么事情等等。 这种感应能力他没有在这种场合用过,没想到对陌生人还有这样的效果,也可能是以前的能力不够,现在他感觉完全可以摆摊算命了,绝对可以把人忽悠住。 排队等了十多分钟,曾凡所在队伍等的412路公交车终于进站,大家按照先后次序一个个从前门上车。 他没有公交一卡通,投了一枚一块钱硬币,然后向后面走过去。 车上当然已经没了座位,好在不是很拥挤,走到后门附近,抬手抓住一个吊环站住。 习惯了使用感应能力后,曾凡发现他有点离不开了,通过这种特殊感应能力,他可以从不同的视角的感知身边的人和物。 他可以获得更详细、更立体的综合信息,最重要的是感知人,不仅仅是人的外在,他可以更清晰的感知到一个人的精神状态,情绪信息,身份信息,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是不是有危险等等。 乘坐公交出行的绝大多数都是普通人,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喜怒哀乐,车上的人相当一部分都是上班族,哪怕是周末仍然要去上班,也有几个人和他的目的地相同,都是东大桥,那里也是这趟车的终点站。 并没有出人意料的情节发生,摇摇晃晃几站地后,曾凡到站下车。 尽管他带着墨镜,一直闭着眼睛,周围也没人把他当做盲人,他的表现和盲人一点也不搭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