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意念场的作用下,微观尺度上的操作,曾凡可以将一秒钟分成一百万份,进行几万次的重复切削实验。 到了微米以下的尺度,这些材料几乎等于无穷无尽,芝麻粒大的一块单晶硅、金刚石或者铂金,足够他切削上百万次,并且这些切割失败的材料并不会消失,经过加工后仍然可以继续使用。 因为是动手尝试的第一个探针,他并没有选太难的材料,使用的是对他来说操作更容易的多晶硅进行实验。 多晶硅,是单质硅的一种形态。熔融的单质硅在过冷条件下凝固时,硅原子以金刚石晶格形态排列成许多晶核,如这些晶核长成晶面取向不同的晶粒,则这些晶粒结合起来,就结晶成多晶硅。 大量晶核好像混凝土中的石子一样,让多晶硅内部不像单晶硅那样均匀,室温下很脆,切割时很容易碎裂,也让他可以用这种取巧的方法获得想要的单原子探针。 一个下午五六个小时的时间,曾凡进行了数十亿次的切削实验,才终于完成了一根符合他要求的探针。 探针的最尖端只有一个硅原子突出表面,可以对物体表面进行纳米尺度的扫描观察,并不是能直接看到原子的形状,而是在最高清的成像图上,比较大的原子可以成为最小的像素点存在,算是首次感应到了纳米以下的尺度。 可惜的是,这根花费了曾凡一整个下午才制成的探针,仅仅使用了不到一秒钟就报废了。 不过,曾凡的功夫没有白费,这一下午的收获对他来说,顶的上过去半年时间,一次次切削的操作也是对他意念场的磨炼,有了这一次的成功,后续他可以在意念场作用下,快速的大批量制作。 在意念场中的微观世界,只要他形成了固定的认知,几乎是想到就能做到,意念场中他可以同时对万亿级的单位进行感应操作,时间颗粒可以细分到微秒、纳秒甚至更小的皮秒进行计算。 一纳秒等于一亿分之一秒,微观世界操作花费的时间相对于现实宏观世界来说,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了。 哪怕只有百分之一的成功率,他一次只操作一个单位,也可以一秒钟制作出几百个几千个同样的探针,几乎等同于无穷无尽。 这也意味着曾凡对现实物质世界的感知能力,直接从微米级别跨越到了纳米级别,尽管只是刚刚跨过门槛,还只能对物质表面进行探测,对现在的他来说,也已经是无比巨大的进步了。 用这种感知能力再去盘他那一串珠子,原先被他花费大量时间盘的光滑无比的珠子,表面变得坑坑洼洼,哪怕是那些金属珠子也是一样,表面给他的感觉颗粒感十足。 曾凡发现他的增加的感知能力比预想的还要强,并不是只能感知珠子的表面,那些玻璃珠、水晶珠、各种木珠在他现在的感知下不仅坑坑洼洼,原先感觉很紧密的材质忽然发现竟然稀松无比。 他的感知能力可以轻松渗透到材质内部,里里外外了解个通透,原先盘着费劲,想要变成水晶的玻璃珠,在他揉捏下发现竟然可以很简单随意的改变内部分子结构。 短短几秒钟时间,一个多月都没做到的事情,竟然轻易的完成了。 将两只珠子拿到一起进行对比,他改造过的玻璃珠晶莹剔透,比原先的水晶珠更像水晶。 事实也确实如此,玻璃珠内部的结晶比原先的水晶珠更整齐,天然的水晶珠加工的过程中,晶体边缘分子结构都被打碎,内部出现很多裂痕,微观状态下远不如他改造出来的珠子浑然一体。 尽管在纳米尺度仍然是满身棱角的模样,在肉眼可见的尺度,那就变得璀璨夺目,透光率比原先高了几倍。 可以改变玻璃的分子结构,不知道能不能改变金刚石的结构呢? 本来准备休息的曾凡又来了兴趣,金属珠子因为内部结构太密他的感应不能完全透进去,金刚石就是碳原子集合体,自然界的金刚石含有大量杂质,理论上那些杂质能提供很多空隙,如果清除内部的杂质,达到一定纯净度,金刚石就身价倍增,变成了钻石。 为了方便做研究,曾凡也准备了一些金刚石颗粒,工业用途的金刚石颗粒价格并不贵,因为杂质很多,颗粒也很小,颗粒大纯度高的加工成钻石价格不菲,完全是两种用途。 拉开抽屉取出放金刚石的盒子,曾凡用手指捏出几颗仔细感应,跟他想的差不多,微观形态下确实有大量缝隙存在,这些金刚石颗粒只有两三毫米的尺度,他可以轻易感应到内部结构。 感应渗透到的地方他就可以改变,几粒金刚石很快就变得晶莹剔透起来。 金刚石的主要成分就是碳原子,因为碳原子之间组合形态不同,可以成为极为坚硬的金刚石,也可以成为极为柔软的石墨,外观和导电性也是天壤之别。 金刚石做成的原子力探头针尖,效果比刚开始的多晶硅好了太多,使用寿命也提高了上百倍,让曾凡有种鸟枪换炮的感觉。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