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天下一统,四海归一之后的秦王政听取李斯的建议,功盖三皇,继承五帝!可以用皇帝来代表自己。 秦始皇很满意,阴阳家五行家以秦国数水,而建立全新的思想崇拜!以至于秦帝国王权以黑为色。 随着统一六国的事业完成,一些为实现人生理想奋斗的人功成身退。留下来的人开始畅想着自己既得利益分配。 自从战国中后期社会变革的时代结束,大家族势力的崛起。社会的流动性和权利的交替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瓶颈。 在李斯等人的上荐之后,国家确定了三公九卿的制度!确立了一个合理分配基本制度,这个制度为开辟新的时代奠定了基础。 秦始皇看着眼前的一切,他也显得有些力不从心。前所未有的国家需要新的活力,新的未来! 只是已经知天命的年纪,他唯一可以做的事情就是将未来寄托给帝国接班人的公子扶苏。 天下一统,不仅仅是帝王之志,更是文人侠客的浪漫。他们用自己的力量推动着时代的进步,让世人看到了前所未有的新世界。 李斯带上衣冠,看着自己的手玺!他不敢相信曾经那个楚国的小吏,如今已经成为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帝国丞相。 接下来的事情就是要完成相关的国家建设,但是此时的李斯却没有如此能力,同时他也不想丢下已经获得的权利。 在完成自己的事业之后,秦始皇就准备开启自己的人生第一次出巡。他选择南下云梦一路东出。 这一条路他的祖辈们穷其一生都没有做到,他却可以像自己家一样随意走动!第一次出巡的同时一个全新的计划在他的心中油然而生。 十年征战的乏味让秦始皇一时之间失去了对于人生的兴趣,他不知道如今的自己应该何去何从,前所未有的帝国需要他更用心的去治理。 但是在从未遇到如此局面之时,他的抉择将决定天下人的命运。不由的让他想起自己的接班人扶苏。 公子扶苏,秦始皇赵政长子!因为童年的人质经历,让秦始皇从开始就没有再一次将自己的孩子交于它国。 因为这个原因,十年的征战让他心中有一种不好的感觉,公子扶苏在深宫之中长大!没有经历过世俗的磨砺。 现如今的公子扶苏正在和儒家大师孟良讨论着天下的未来,在他的心中需要推崇礼制让秦帝国获得前所未有的新未来。 孟良给公子扶苏讲道:“天下之事,必然以礼行之,圣人不古!岁月由新,若能通达天下,必然大治于世。” 让公子扶苏听的也是一愣一愣的,他甚至都觉得这才是人生的真谛。能够建立一个这样国家社会是自己的荣幸,更是呕心沥血终身奋斗的目标。 但是没有现实的打击和锤炼,根本不知道礼治的背后其实是利益力量的博弈最终演化的东西罢了。 如果在绝对的实力面前,所有的一切花里胡哨都将随风一般烟消云散。正是这种态度让壮年扫六合,虎势决雄哉,转身拂袖去,诸侯尽西来!的秦始皇赵政有些无奈。 当然了每一个父亲都是疼爱自己的孩子的,毕竟扶苏的母亲更是自己喜欢的美人。爱屋及乌的他往往会遵循扶苏的意愿! 儒家作为诸子百家之首,在秦国尚未兼并六国之时!以礼乐天道自居。甚至于不屑于入秦为政。在历史的长河之中也只有大师荀子到达过秦国! 随后他的两大弟子韩非和李斯相继前往秦国,为大一统的最终结局盖棺定论。事实上自从战国中后期开始,面对全新的世界已经有人开始着手钻研。 首先就是以战国四公子之首的信陵君魏无忌,他与门客编着了《魏子》一书! 随后秦国吕不韦不惜重金,号召天下文人墨客汇编《吕氏春秋》将从社会的各个角度分析大一统王朝的发展和建立。 在此之后相继涌现出来大批的人才为时代建言献策,从此开启天下一统四海归一的序幕。 而诸子百家在新的时代之中则开始相互融合,也有一些不愿意改变的人依旧我行我素。以至于战国后期诸子没落,形成无法挽回的局面。 而儒家作为为权贵服务的势力,他们自然是懂得如何借势而生的道理。六国的覆灭之后,开始想要拉拢秦国贵族。 为此不惜背负恶名也要请秦始皇前往齐鲁大地的泰山封禅,通过这件事情来确立儒家的社会地位,并且将自己的学派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相对于儒家,墨家和道家就不一样了!道家积极的响应社会需求,墨家功成身退!从此开启属于自己的历史篇章。 儒家代表着既得利益者的需求,他们的出现代表着功臣阶级需要通过合理合法的方式来换取自己的最大利益。如果接受儒家这一套意味着自己可以获得前所未有的荣耀。 与之相对的就是,儒家这一套虽然可以!却充满了隐患,因为表面工作并不能够代表真实的现实。 往往很多势力会借助儒家的外衣实现自己的私利,也可能导致刚刚建立的全新帝国崩坏。正是因为这个问题存在秦始皇也是忧心忡忡。 但是此时的他已经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于是他打算前往云梦泽拜见墨家巨子,同时再前往齐鲁大地看看儒家的体系建设。 丞相李斯作为法家的代表,毕竟也是儒门弟子!他也希望可以前往齐鲁大地,向大家彰显一下自己的功绩和成就! 士人终究逃不过名利的诱惑,能够衣锦还乡对于多少心怀壮志的人来说是终其一生的梦想。 随着战争的结束,很多事情变得错综复杂!也有不少的历史使命等待着天选之人的出现,现在的帝国内部也是如此。 没有了战争战略的需求,使得此时的帝国内部一潭死水,几乎是可以放眼过去看到结局。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