宴会结束后,各国使臣纷纷踏上归程,唯独纪国(今山东寿光市一带)的使臣仍滞留于京都。 赵帝为示重视,派遣太子与大皇子陪同,又安排林一守护在使臣身旁,确保其安全,日夜不离。 林一领命行事,心中却满是疑惑。 这纪国使臣竟一直留在使馆之中,极少外出。 每日里,他都与太子和大皇子看似悠闲地吟诗作画、对弈下棋。 可林一却隐隐觉得,这看似风平浪静的表象下,似乎隐藏着不为人知的暗流。 偶尔出门,也不过是在古董字画铺子间闲逛,全然一副来此游山玩水、结交友人的姿态。 但林一留意到,这使臣每次在铺子里看似随意的打量,眼神中却透着精明和算计。 这般情形,竟持续了足足半月有余。 直至纪国国内有人送来加急密函催促,这位使臣才不情不愿地启程返回。 而在他离开的前夜,林一发现使馆周围有不明身份的黑影频繁出没,这更让他觉得此事绝不简单。 时光匆匆,楚凌风收到林一的书信时,距离上次通信已然过去了一个多月。 此次的书信内容丰富详实,让楚凌风得以窥探京中那错综复杂的风云变幻。 自华诞之宴过后,太子屡屡被赵帝寻了由头严厉训斥。 据说,太子在宴会上的某个举动犯了赵帝的忌讳,又或是有人在背后故意构陷。 此事在前朝后宫引起轩然大波,人心惶惶不安,甚至有太子储君之位不稳的传言如野火般迅速蔓延。 赵帝为此大发雷霆,将矛头指向皇后,指责她治理后宫失当,未能教导好太子。 可谁又知道,这是不是赵帝借机打压皇后一族势力的手段呢? 如今的京中局势紧张异常,犹如一张越绷越紧的弓弦。 大皇子逐渐崭露头角,深得赵帝青睐。 前不久,他在朝堂上一番关于治国方略的慷慨陈词,让赵帝龙颜大悦,随即被委以重任,陪同太后出宫祈福,一时风光无限。 二皇子、四皇子、五皇子和六皇子也都开始入朝听政。 赵帝看似一视同仁,逐一给他们安排了任务,实则是在暗中观察,权衡各方势力。 朝堂之上,丞相一派和容太公一派争斗得如火如荼,表面上是为了某项政策的推行争论不休,实则是为了背后所支持的皇子争夺更多的利益和权力。 然而令人意外的是,皇后和容贵妃这两方本该针锋相对,却反倒一派和乐融融。 可这和睦的表象下,或许是在谋划着更为深远的阴谋。 有人传言,皇后和容贵妃暗中达成了某种协议,准备联手对付其他皇子的势力。 楚凌风读完这封书信,终于明白近期为何如此风平浪静。 原来是太子自身已陷入困境,自顾不暇,根本无暇再对付他。 楚凌风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悦,连忙将这个好消息告知了慕容灵儿。 慕容灵儿对京中的复杂人事全然陌生,仅通过楚凌风的讲述,才惊觉京中早已暗潮涌动,不再太平。 皇后膝下的四皇子被立为太子没几年,便引得赵帝心生不满,或许是太子的某些作为触动了赵帝的敏感神经,又或许是其他皇子背后的势力暗中运作,故意给太子使绊子。 相反,容贵妃所出的大皇子和二皇子一直备受宠爱,他们在赵帝面前表现得恭顺谦逊,背地里却拉拢朝臣,培植自己的势力。 此外,安妃所出的三皇子、淑妃所出的五皇子,也都在这权力的舞台上逐渐显露出头角,他们或是凭借自身的才华,或是借助母族的支持,试图在这风云变幻的局势中分得一杯羹。 京中的局势如风云变幻,各方势力暗中较劲,蠢蠢欲动!每个人都心怀鬼胎,为了那至高无上的权力不择手段。 听完楚凌风的讲述,慕容灵儿不禁感慨万千,顿时觉得远离这权力争斗的中心,倒也并非是什么坏事。 然而对于楚凌风来说,他离开京都时所经历的场景简直可用惨不忍睹来形容。 那场惊心动魄、血流成河的激战之后,楚凌风无论是身体还是精神都已经疲惫到了极点。 与此同时,身为太子现在都自身难保,根本没有多余的精力去关注楚凌风及其同伴们的动向。 如此一来,反倒使得楚凌风一行人的行程变得相对轻松起来。 他们不敢有丝毫懈怠,快马加鞭地一路疾驰,没过多久就成功赶上了前方的大部队。 不过,出于谨慎考虑,他们并没有贸然靠近,而是小心翼翼地远远跟在后面,保持着一定的距离。 直到此刻,一直提心吊胆的戚风才终于感到心中那块沉甸甸的大石头稍微落下了一些,整个人也随之松了一口气。 毕竟这段时间以来,他始终担心着会遭遇什么意想不到的危险和变故,如今看到大家暂时安全无虞,他那紧绷的神经总算是能够得到些许舒缓了。 漫长而寒冷的冬季终于过去,气温逐渐回升,大地春回,处处是繁花似锦的景象。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