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榜后的第三日就是参加殿试的日子。 参加殿试的就是榜单上的前一百名。 殿试在皇帝的眼皮子底下,天子之威一般人是不能承受的。 殿试不光是考学问,还会看你的五官长相,说话是不是会紧张结巴,毕竟朝廷选拔官员是不能有明显的缺陷的。 殿试是皇帝亲自出题,两张试卷。 皇帝视线一一扫过殿下的百人,看到有人写试卷的手都有些轻微发抖,他喝了一盏茶便到后面休息去了,一个时辰后才继续回到殿内。 常宁亭他们二人也不敢抬头直视天威,只是尽量写好自己的试卷。 殿试只有一天时间,日暮交卷,经受卷、掌卷、弥封等官收存。 至阅卷日,分交读卷官八人,每人一桌,轮流传阅,各加“○”、“△”、“\”、“1”、“×”五种记号,得“○”最多者为佳卷。 而后就所有卷中,选○最多的十本进呈皇帝,钦定御批一甲第一、二、三名即为状元、榜眼、探花,一甲三人称“进士及第”,又称“三鼎甲”。 二甲若干人,占录取者的三分之一,称“进士出身”,二甲的第一名称传胪。三甲若干人,占录取者的三分之二。最后由填榜官填写发榜。 一甲三人立即授职,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榜眼、探花授翰林院编修。 二、三甲进士如欲授职入官,还要在保和殿再经朝考次,综合前后考试成绩,择优入翰林院为庶吉士。即俗称的“点翰林”,其余分发各部任主事或赴外地任职。 殿试的第三日结果就出来了。 常宁亭被皇上钦点为本界的探花郎。 今日,京城街道两旁一片欢腾。人群如潮水般涌动,翘首以盼新科进士跨马游行的场景。 状元郎身着一袭鲜艳的红色长袍,袍袖随风飘动,上面绣着精美的金色图案,熠熠生辉。他头戴金花乌纱帽,手捧钦点圣诏,脚跨金鞍红鬃马,前呼后拥,旗鼓开路,气派非凡。 榜眼和探花郎身着类似的大红衣袍,袍上绣着灵动的云纹,飘逸出尘。 榜眼头上戴着一顶精致的榜眼帽,帽上的装饰简约而不失大方。 探花郎头上戴着一顶探花帽,帽上的缨络随风摇曳,别有一番风情。 街道两旁的商家特意把门口装饰得格外喜庆,红绸飘扬,灯笼高悬。 各家夫人小姐们也早早的订好了沿街的包厢,想一睹新科探花郎的风采。 探花作为科举的第三名,也是今年的所有进士中最年轻英俊的,通常是皇帝看中的人才。 皇帝为了表示自己对学问的谦虚,通常会选择文采斐然,年轻英俊的考生点为探花。 探花郎除了负责在琼林宴上采花、吟诗作赋外,还经常被派去执行一些重要的任务,代表朝廷出席各种仪式等。这些职责使得探花郎在朝廷中获得了更高的地位和尊重。 整个京城沉浸在一片欢乐的氛围中,仿佛在庆祝一个盛大的节日。 大街两旁挤满了人群,人们万分期待和好奇,只为一睹这三位才子的风采。 随着一声锣响,游行队伍缓缓前行。状元郎面带微笑,频频向两旁的人群拱手示意,眼中透着自信与从容。 紧随其后的是榜眼和探花郎常宁亭,他们同样身着盛装,骑着骏马,威风凛凛。二人英俊潇洒,风度翩翩,气质儒雅。并肩而行,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游行队伍所到之处,锣鼓喧天,鞭炮齐鸣,人们欢呼雀跃,纷纷向新出炉的今科进士们扔去鲜花,手帕等物。 常宁亭之后得留在京城做翰林院编修。 常宁台二甲进士,有些拿不定主意,他又想留在京城陪自己的大哥,又想到外放为官,要是能把他分配到离永安县近些的县城那就更好了。 “父亲,儿子经过深思熟虑,我认为留在京城更为妥当。料想再过三年,三弟与四弟也将赴京。”常宁台言道。 以他的才学,参加朝考后,应可留京担任六部主事一职。 “你若留京,自是甚好。如此,你兄弟二人尚可相互照应,遇事亦可共同商议,为父也能安心些许。”常老大道。 “我亦认为弟弟应先留京历练数年。我等尚年轻,若无背景、后台,外放为官恐会被派至偏远之地。留京相较之下,胜于你一人外放,孤立无援。”常宁亭分析道。 常宁台深感言之有理,决定留在京城历练一番。 这边的事情暂且告一段落,常老大心中并没有打算长久地留在这繁华的京城之中。 他心中那归家的念头愈发坚定,仿佛有一股无形的力量在拉扯着他。他深知自己终究还是要踏上归途,去陪伴那日夜思念的娘子和乖巧可爱的闺女。 娘子的温柔笑容,如同春日里最明媚的阳光,温暖着他的心房;那闺女的稚嫩声音,就像是天籁之音,在他耳畔萦绕不去。 而家中的爹娘,更是他心头无法割舍的牵挂,他们含辛茹苦将他养育成人,如今他已长大成人,为夫为父,理应尽到自己那份孝心,让爹娘在晚年能够享受到天伦之乐,不再为他担忧。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