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个歌手就非常重磅了,杨老师登台献唱《临江仙》。杨老师的现场演唱没得说,非常精彩。四个人都做了精彩的点评,宝儿除了对这首歌的音乐进行解读外,还对这首词讲了很多,非常好,赢得了一片掌声。快要讲完的时候,宝儿似笑非笑地的看了哥哥一眼。班行远马上知道要坏菜了。 果然宝儿在说完对这首词的理解后接着说道:“夏天的时候,公司和央视有一个合作,对《三国演义》进行高清重制。当时提到了一个很遗憾的事情,因为没有合适的歌词,这部电视剧只有片头曲,没有片尾曲。虽然并不影响这部电视剧的经典,但是终归有些美中不足。我就和哥哥提了一句,让他给写一首片尾曲。可是把哥哥愁坏了。”现场响起了一阵的笑声,都知道这个要求不要太难。 “宝儿啊,你这不是为难你哥哥吗?” “当时拍摄的时候就要求片尾曲的歌词不能比片头曲差,这太难了。” …… “所以哥哥才会发愁。不过还好,他用一种取巧的方式写了一首歌。质量很高,我非常喜欢。大家想不想听哥哥唱一下?如果觉得还好的话,我会提议作为片尾曲的。” 班行远无奈地说:“我这个妹妹就这点不好,过段时间不坑我一次就会觉得不舒服……”一片哄笑。 “既然大家都有兴趣,我就献丑了。因为没有录制,也没有配乐。麻烦节目组帮我找一把古筝,简单的唱一下。歌曲的名字叫《历史的天空》。” 很快就把古筝摆好了。班行远坐在古筝前,弹了前奏,曲调深沉、凝重,情感悲壮、苍凉,令人回肠荡气、感慨深长。并不长的前奏结束后就开始了演唱。 “暗淡了刀光剑影 远去了鼓角铮鸣 眼前飞扬着一个个 鲜活的面容 …… 历史的天空闪烁几颗星 人间一股英雄气 在驰骋纵横” 古筝的最后一个音调落下后,班行远站起来向观众们鞠躬。观众和嘉宾们都起来鼓掌。 徐老师先做了点评:“这是我听过的最好的历史咏叹歌曲。曲调悲凉沧桑、婉转深沉,但又哀而不伤,总体的基调充满了积极和进取……”说完后又伸出大拇指对班行远说:“院士的古筝已经是最高水平了,如果要开音乐会的话我一定会买票的。” 蒙曼从歌词的角度进行了解读:“院士写的词反用《临江仙》的意境,一前一后刚好互为呼应。如果说《临江仙》是把历史的画卷一幅幅展开,把英雄呈现在你面前,带你走进那段历史,那原始的这首歌就是在把这幅画轴一点点卷起来,把那些鲜活的人物一点点定格,变成灰白色,告诉你他们连同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已经消逝了。听院士演唱的时候我脑海中显现的是诸葛亮的南阳耕读和五丈原风烛残年;是关云长的千里走单骑和败走麦城;是曹丞相的东临碣石和败走华容道……每一个人物都鲜活的出现在脑海里,然后又褪色、消逝……宝儿啊,有了这首歌你可以交差了。” 第三首歌的时候,鉴赏团的嘉宾第一次出现了不同意见。这首歌是一位在乡村支教的老师带着他的学生演唱的,改编自清代诗人袁枚非常冷门的一首小诗《苔》。演唱完在谈自己对这首诗的理解时着重强调了这首诗的励志。蒙曼和徐老师在品鉴时也给予了肯定。 该宝儿谈了,她多熟悉自己的哥哥啊,从一些不经意的小习惯已经知道哥哥要发表不同的看法。就说道:“这首诗太冷门了,我并不是很熟悉,让哥哥先说吧。”甩的一手好锅。 班行远也没在意,说道:“这位老师能从这首诗中体会到励志也是值得肯定的。但是,我们这个节目是为了更好的传播诗词经典,一个很重要的原则就是要展现诗词的本来面貌。引申是可以的,不过要立足于诗词。我觉得您对这首诗的理解有那么一点偏差。” 第一次看到这种场面的鉴赏团成员和观众们都有些吃惊,特别是蒙曼。说实话,她对这首诗也没有专门研究过,太偏了。 看到那位老师有些紧张,班行远说到:“不用紧张,就是单纯的交流,我的看法也不一定就是对的。第一点,您觉得‘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这两句里的青春基本上就是现代汉语里的青春。这种意思在古诗词里也有,但是非常少。通常情况下,青春指的是春风、春天。比如,杜子美的‘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是结伴春光同回故乡的意思。还有‘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您认为这是袁枚把自己比作‘苔花’,这也是有失偏颇的。” “袁枚这个人虽然仕途不顺,早早地辞官了。但是却并不因此消沉,他不做官不是因为不能做官,更多是他不想做官。辞官后他的生活非常的精彩惬意,建起了随园,作为一个大吃货还写了着名的《随园食单》。随园老人可是两朝的诗坛领袖,地位很高的。就算是不屑于牡丹的俗媚,也不可能自比苔花。我觉得这首诗更多的是表现诗人对天道的感悟。在他看来,天道是公平的,就算是生长在阳光照不到的地方的渺小的苔花,当春天来临时也能得到春风送来的暖意,如同牡丹一样开放。至于您能从中感受到励志,也有一定道理的。我喝口水,宝儿说吧。”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