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十六,阴。 萨尔浒城,这座修建于山岗之间的城池,在辽镇的诸多军事要塞中本是毫不起眼。 但在万历四十六年,女真老酋于赫图阿拉建国称汗,并改国号为"大金"之后,萨尔浒城的军事地位便是陡然上升不少。 尤其是在抚顺沦陷之后,作为与其遥相呼应的萨尔浒城,更是成为了明廷于浑河以东,为数不多的军事要塞。1 只可惜随着去年萨尔浒之战的失利,这座易守难攻的城池随之落入女真人之手。 经过一年多的修缮,本就巍峨的萨尔浒城愈发兴盛,蒙古人,朝鲜人,女真人随处可见,甚至还不乏明廷商人的身影,瞧其不加掩饰的模样,竟是丝毫没有将朝廷"严禁与女真通商"的禁令放在心上。 白露已过,本就以苦寒见长的辽东逐渐有了些许冷意,一则于汗王宫中传出的消息更是令人目瞪口呆,噤若寒蝉。 ... ... 人头攒动的汗王宫中,年过六旬的女真大汗努尔哈赤端坐于上首,目光睥睨的盯着跪在阴冷地砖上,叩首不已的"太子"代善,眼神中没有半点动容。 大殿两侧,汗国内的文武官员们无论身份高低,皆是战战兢兢,大气也不敢喘,唯恐引来大汗的注视。 但在无人注意的角落,女真三贝勒莽古尔泰与四贝勒皇太极倒是自眼眸中涌现一抹转身即逝的狡黠,心中痛快不已。 自万历四十三年,前任"太子"褚英于狱中被秘密处死之后,与其一母同胞的代善也即将遭受同等境遇。 "父汗,儿臣冤枉呐,儿臣冤枉呐.."在殿中诸臣的注视下,面容与努尔哈赤有三分相似的代善痛哭流涕,全无往日镇定自若的模样。 一时间,偌大的宫殿内只剩下代善歇斯底里的哭嚎声及磕头声在悠悠回荡,使得殿内本就压抑的气氛愈发紧张。 哭嚎的同时,跪在阴冷地砖上的代善脑中也在不断回想,自己的父汗为何突然大动肝火? 自万历四十三年,他被立为"太子"之后,可谓是兢兢业业,为汗国立下了汗马功劳,从不敢有半点懈怠,以免被其余虎视眈眈的兄弟们"取而代之"。 望着上首努尔哈赤那双毫无感情的眸子,代善心中恐惧更甚,魁梧的身躯也微微颤抖着,他好似隐隐约约猜到了努尔哈赤如此震怒的原因所在,心中悔恨不已。 早在努尔哈赤建国称汗之前,便着手于辽东腹地赫图阿拉铸城,并在接下来的十余年间不断扩建,使其规模远胜于寻常的边陲小城。 正因如此,前段时间努尔哈赤在力排众议,决定将国都迁至萨尔浒城的时候,国中的诸王贝勒均是兴致寥寥,并没有将心思放在营建府邸之上。 反倒是他膝下的两个儿子自国内抽调汉人工匠,在崭新的萨尔浒城,将府邸修建的恢弘大气,远胜于在赫图阿拉的"寒酸营帐",令他这位见多识广的"大金太子"都颇为眼红。 故此,他便在自己继室的鼓动下,强行将自己儿子的府邸抢夺了过来,以至于次子硕讬负气出逃,至今不知所踪。 想到这里,代善颤抖的更加厉害,心中寒意更甚,像是察觉不到额头处传来的痛楚一般,不断的咚咚磕头。 要知道,他的同母兄长,昔日的"大金太子"褚英,便是因为性格暴戾,苛待宗室兄弟,方才被父汗下令废黜幽禁,被最终于狱中赐死。 大殿上首,端坐于汗位之上的努尔哈赤面无表情的看着跪倒在大殿中央的次子,深邃的眸子中充斥着溢于言表的厌恶和愤怒。 他幼年丧母,父亲迎娶的继室对他百般刁难,为了维系生计,他不得不在年仅十九岁的时候,带着自己的幼弟,分家生活。 代善宠幸继室,虐待前妻之子的行为,无疑触及到了努尔哈赤的底线,也勾起其隐藏于内心深处的痛苦回忆。 当然,最令努尔哈赤不满的,还是同时掌管镶红旗,正红旗兵权的代善,已然逐渐羽翼丰满,甚至拥有了足以威胁到他的权势。 尽管已是年过六旬,精力不值巅峰,但努尔哈赤内心深处对于权势的欲望丝毫不减,没有人可以威胁到他的地位。 如若寻常年景,他内心就算对羽翼渐丰的代善有所不满,也会徐徐图之,以免国内动荡,被明廷抓住时机。 但天助大金,如今的明国内部也是新老交替,主少国疑,正好给了他重新整合内部的机会,亦如昔年他不顾手足之情,直接将同母胞弟舒尔哈齐软禁致死的那一次。 望着殿中满脸绝望,没有半点气势可言的代善,努尔哈赤眼眸中的冰冷也渐渐退却。 与前几年被自己忍痛赐死的长子褚英不同,次子代善为人相对宽厚,平日里也对自己言听计从,除却虐待前妻之子之外,近些年再没有半点差错。 "亏你代善终日里自诩英明神武,却是听信谗言,宠信妾室,苛待嫡子!"良久,就在殿内空气宛如凝固的时候,努尔哈赤冰冷的声音终是在代善的耳畔旁炸响。 听得此话,大金太子代善就好似即将溺水之人突然抓住了一根浮木一般,赶忙磕头如捣蒜哭嚎道:"父汗开恩,儿臣知错,儿臣知错呐!" "哼,如此心性,岂能为我大金储君?!" "来人,还不将这个逆子拉下去!" 言罢,不待代善有所反应,努尔哈赤便是不置可否的吩咐道,同时自大殿深处唤来侍卫,将心神大乱的代善拉了出去。 直至此时,殿中默不作声的众人方才逐渐有了反应,有人摇头叹息,有人眼含窃喜,还有人如遭雷击... 距上任"大金太子"褚英被废五年之后,取而代之的代善同样难逃厄运,不过瞧老汗这意思,好似并不打算继续深究.. 深吸了一口气,将殿中诸臣的反应尽收眼底之后,神情阴郁的努尔哈赤便是肃声问道:"李永芳呐!" "沈阳的事,如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