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刘婧雪去了趟牛棚,给他们送腌鱼的大粒粗盐,顺便将背篓给拿回来。 王秀兰对她道,“小雪,两背篓鱼,我们这边也吃不了这么多,你弄一些回去自己吃吧。 刚才大队长还给我们送了两条鱼过来。” “还有羊肉和鹿肉,你也拿些回去。”,邹老在一旁补充道。 刘婧雪摇摇头,“不用了,你们留着吃吧。 我那边也分了50斤鱼,我一个人够吃了。 更何况大队长说了,再过几天,队里要组织冬捕,到时候又能分鱼。 至于肉,我那边还有呢。 就算没了,我往山上跑一趟便是。” 几人一听,也没再坚持让她弄些回去。 刘卫华看了斜对面坐着的吴老头一眼。 自小雪写给他闺女的信寄出去以后,他就一直盼着回信。 可现在都快二十天了,一直没有消息。 这两天这老头的状态明显不对,经常坐在那里发呆,怕是担心他闺女那边出了什么事情,所以才一直没有回信。 老首长安慰过他,说周家肯定是要派人调查一番,确认不是个圈套才会跟他联系的。 之前他让小雪给老张那边拍电报,不也是过了好久,他那边才联系小雪。 老首长让老吴耐心再等几天。 老吴虽然嘴上答应得挺好,但仍时不时坐在那里发呆,据说晚上还失眠,让人看着心疼。 也不知道到底是那边还没有回信,还是因为天寒地冻,邮递员没有下乡送信,给耽误了。 想到这刘卫华看向一旁的刘婧雪,“小雪,你打算什么时候进城?” 刘婧雪想了想,“大伯,我想过两天进趟城。 一来是去领补贴,我上个月的补贴还没去领呢。 二来我准备给大哥再寄点东西过去。 上次寄过去的东西,给谢伯母分了些,又过了个把月,估计他们那边快吃完了。 我给他们准备了不少腊肉,这次多给他们寄点,让他们过个好年。 之后雪越下越大,更不好跟他们联系了。” 王秀兰一听,侄女要给大儿子一家寄东西,便在一旁道,“要不我这两天把鱼赶紧弄下,做成咸鱼,给他们寄一点过去。” “咸鱼就不用了,你们留着自己吃。 大伯母是不是忘记大哥他们在海岛了,可不缺鱼。 他们上次还给咱们寄了咸鱼干来。”,刘婧雪赶紧制止道。 王秀兰着急道,“那我们总得给小虎子寄点东西过去。 要过年了,我们这当爷爷、奶奶的总不能什么都没表示。” 刘婧雪一听,顿时明白过来了,这是想孙子了。 她出主意道,“大伯母,要不你给小虎子做套过年穿的衣服。 你这边布料、棉花、毛线还有没有? 如果没有,我再给你拿点来。” 上次给大伯母拿来的毛线,她给包括刘婧雪在内的几人都给织了件毛线衣,现在都穿在各人身上呢。 毕竟坐在炕上,可穿不住棉袄,但毛线衣还穿得住。 王秀兰一听,做衣服倒是不错。 她连忙起身去翻找家里的布料、棉花。 不一会儿,她过来道,“小雪,你等我两天,我给小虎子做套棉袄寄过去。 至于毛线衣就不用了,小孩子长得快,穿不了几次就穿不下了。 棉袄的话,到时候拆了、棉花、布都还能继续用。” 刘卫华一听,得,原本自己打算让小雪去趟邮局,看看有没有老吴女儿寄过来的信,这下约到至少两天以后了。 这冰天雪地的,就算是自己的亲侄女,他也不好让小雪特意去跑一趟。 他只能对一旁的王秀兰道,“那你速度快点,早点做好,早点让小雪寄过去。” 免得老吴等得心焦。 “小孩子的衣服,好做得很,现在又没啥事,一两天就做好了。 倒是你,还是想想给小虎子寄点什么东西过去吧。” 刘卫华想了想,“那我用木头给小虎子雕一些动物过去吧,老虎、狮子什么的。 我的雕工不错,还是当年打仗的时候,跟一位老乡学的,建国可没这样的手艺。” “行,那你打磨光滑些,不要让那些木刺伤了小虎子。” “这还用你嘱咐。” 刘婧雪回家后,整理了一堆东西,如松子、榛子、干蘑菇、菜干、腐竹、豆皮、水果干,还有各种腊肉(鸡、鸭、野猪、兔肉、家猪肉、羊肉、鹿肉)。 小虎子的奶粉、糖果也给准备了。 大哥指明要的药,也给他准备了不少,不过品种没有给张爷爷的那么多,都是他们那边用得上的。 如治外伤、跌打损伤、消炎、止痛、感冒发伤、拉肚子、咳嗽。 想到大哥那边也要出任务,提供给那些军人的各种毒药,也一样来了一些,也一样没给他致命的毒药。 刘婧雪在信中反复强调,那些毒药千万不能外传,谨慎使用。 想起大伯、大伯母想念小虎子的样子,刘婧雪还让信里写道,让他们去找照相馆照张相片寄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