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3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史事讲将1三国明 > 第五十八章 《四库总目》——唐龙

第五十八章 《四库总目》——唐龙(1 / 1)

唐龙,字虞佐,号渔石,浙江兰溪人,官至太子太保、吏部尚书,卒赠少保,谥号文襄。着有《易经大旨》、《群忠录》、《黔南集》、《江右集》、《关中集》、《晋阳集》及《淮阳集》,今存《渔石集》四卷,《四库总目》行于世。
郯城盗贼横行,唐龙督兵镇压,斩首三百余级,贼人大怒合兵来攻,唐龙利用碗口长柄诸炮又歼灭精锐六十余人,因功升任云南监察御史。宁王之乱平定,唐龙被派往赈灾。由陕西提学副使升任山西按察使,升任太仆寺卿,不久又升任右佥都御史,总督漕运兼巡抚凤阳诸府。任间奏罢淮西民户代养官马种牛,废寿州正阳关榷税,免通州、泰州虚田租及漕卒船料,民感其德。
陕西大灾,数百万人受饥,且边境连连告急。唐龙临危授命,领兵部尚书,总制三边军务,兼理赈济,解救了数十万濒临死亡的饥民,并且绥靖三边。后任刑部尚书,彻查大猾刘东山构陷张延龄株连140人的大冤狱,正了刘东山的罪。后调南京刑部尚书,旋改吏部。
因一个小案“引疾不报”,而被宰相夏言罢黜为民,出都门三十里,卒于馆,年70岁。时严嵩与夏言同为首辅,夏言罢唐龙,严嵩连一句话也没有说,可见严嵩与唐龙的关系也仅此而已。夏言何许人也?他是江西贵溪人,与严嵩同乡,前期维新庶政有称,与严嵩是死对头,仅仅因为“龙故与严嵩善”,就把功勋卓着的一品大员、70岁的唐龙削职为民,可见为朋党之私多么心狠手辣。
夏言亦因朋党之祸,被“弃市”下场可悲。皇帝直接下诏为唐龙平反复职,赠太子少保,谥文襄,赐祭葬,彻底恢复名誉。二十多年后,隆庆皇帝还两次亲题匾额“学术精深”,“忠勤端亮”,赐与唐龙后代,悬于兰溪唐文襄祠中。
唐龙,与明代大思想家王阳明,有过一段很深的交情。张忠、许泰一班奸佞小人,乘武宗派他们带兵入赣处理宸濠后事之机,屡屡在武宗面前诬陷阳明,并抓了阳明门人冀元亨,欲置阳明于死地。就在此时,唐龙由云南按察使转任江西按察使来到南昌,查明原委后,唐龙立刻上书武宗,不仅力辩阳明清白,并要求武宗马上撤回张忠、许泰一班扰民乱政的亲兵。通过唐龙及张永等人的努力,王阳明平叛首功终于得到武宗的认可,并命他兼任江西巡抚。此后两年,唐龙在王阳明配合下妥善处理了朱宸濠叛乱案的遗留问题。
公务之余,唐龙还与王阳明切磋儒家学问,推助了王阳明“致良知”学说的形成。唐龙被调到陕西任提学副使,离开了江西,行前与王阳明匆匆作别,上任途中又不辞鞍马辛劳,写了一封长信与王阳明探讨“行知”之说,对王阳明的“致良知”学说作了补充,言辞多所鼓励。王阳明在广信收读到唐龙的信,十分感动,就援笔写了这封题为《与唐虞佐侍御》的回信。
此信一开头便说“相与两年,情日益厚,意日益真,此皆彼此所心喻,不以言谢者。”接着阳明就对儒家心学作了诠释,认为“不言而信,乃为有得也。”并提出了“逊志务时敏”的观点,说:“其逊志也,如地之下而无所不承也,如海之虚处而无所不纳也;其时敏也,一于天德,戒惧于不睹不闻。如太和之运而不息也。夫然后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溥溥渊泉而时出之。”并预言他的学说将达到“言而民莫不信,行而民莫不悦,施及蛮貊,而道德流芳于无穷”的境界。最后,阳明以颜子语录隐喻唐龙的道德学问。尾言:“灯下,草草为谢。相去益远,临楮怏悒。”短短数语,写出了知心明友之间分别的离愁。这通信函用行草写成,清秀俊逸而不失古人规矩,为上图镇馆之宝,当然也是我们兰溪人的研究先贤行藏事迹不可或缺的珍贵史料。
唐龙文颇具浩瀚之气,诗尤长于五言,所着有《易经大旨》、《群忠录》、《黔南集》、《江右集》、《关中集》、《晋阳集》及《淮阳集》,今存《渔石集》四卷,《四库总目》行于世。

最新小说: 红楼:进京暴打宝二爷 史事讲将1三国明 啥!那小子竟然不想继承帝位? 隐世小侯爷:公主奉旨倒追可还行 慈禧皇后与她的三个宠爱太监 月下追范增,我不愿乌江自刎 武林至尊民间修行 龙凤合鸣之盛世山河 殿下别作死了 饥荒年,我靠投喂女帝,成为全球首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