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知道郑公看出了自己的小心思没有,对于厉夏最后一句话,并没有太多的表态。 “我们已经和儒家另外一派达成了协议,他们不会过多阻拦我们的。 以后他们就是贵儒,我们是新儒。 虽然分成两家,但是共同供奉儒家的几位圣人。 儒家圣人他们全部供奉,我们只供奉两位,分别是孔圣和孟圣。 我们尊孔圣为至儒大圣先师,尊孟圣为启明圣贤先师,他们两位圣人依旧是儒家圣人,却也是我们新儒的老师。 我们可以供奉两位圣人,却不能打着两位圣人的名号行事,这就是代价。”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他们打算最少保留一位圣人,那就是孟圣的,毕竟他们就是孟圣一派的。 然而贵儒也非常的坚持,他们排斥新儒,也就是排斥孟圣派系的人,却并不排斥孟圣,一个圣人也不愿意让出来。 关键是孟圣的一些后人,也不愿意老祖都死了这么多年,还被赶出了儒家,觉得这是对先祖的不敬。 因此孟圣依旧是贵儒的圣人,新儒没有圣人,但是贵儒要承认新儒的身份,也允许新儒用儒自称。 谈了好多次,最终才有了现在的结果。 以后新儒就可以光明正大的讲学,游历,甚至当官之类的。 毕竟各国遵从儒家的要求,排斥的是儒家孟圣一系的人,而不是新儒这一家的人。 虽然只是名称改了一下,人还是那一批人。但是名义毕竟变了,更何况现在的人族,已经不是儒家独大了。 各学派也都支持儒家分裂,这是无解的事情,他们想要出头,巴不得儒家分裂呢。 “一旦新儒建立,墨家巨子会直接承认,另外几家也会有贤公出面承认,坐实新儒就是百家之一。” 不知道新儒用什么代价,换来了墨家的支持。 贵儒不会支持,但是也不会反对,算是默认了分家,毕竟他们还要保留最后的颜面,不可能直接承认的。 最难的就是三点,第一个是儒家正统的承认或者默认,第二点是尊孟圣为师,第三点是得到百家的承认。 这段时间,新儒都在忙碌这些,如今都已经商议好了,他才过来炎国看看情况的。 儒家正统如果一直坚持不承认的话,估计有一些百家迫于压力,不敢明面支持的,新儒就算是建立,也得不到其他诸侯国的承认。 而尊孟圣为师,这一点也是很重要。 毕竟孟圣的主张理论,都属于儒家的。不能尊他为师,那么新儒就无法建立,他没有自己的核心主张。 到时候孟圣一派的人,就算是为了研究孟圣主张,也绝对不愿意分家的,毕竟分家了,他们连自己的信仰都没有了。 只要能够完成这两点,第三点稍微容易点。 墨家的巨子可以给个人情,还不会得罪别人,甚至还能得到好处,何乐而不为呢。 大家还真的猜对了,为了获得巨子的支持,新儒拿出了孟圣留下的一份手稿,那可是孟圣留下的东西,自然是价值连城的了。 既然新儒建立,肯定是要邀请一些人观礼一类的,即使不大张旗鼓,估计规模也不会太小。 “新儒建立,老朽有幸成为新儒第一代家主,所以特意邀请大王,来进行新儒建立的观礼,感激不尽。” 说着,郑公拿出来一块牌子,算是邀请函,上面有新儒两个字。 这次新儒建立,厉夏可是邀请的观礼人当中,唯一的一位人王,面子可以说给的很足。 一般来说,这种事情不会邀请贵族,人王一类的。毕竟是文人间的一次盛会,大家都比较清高,邀请的都是各地各家的夫子观礼。 更主要的是,对厉夏的邀请,可是新儒第一代家主亲自邀请的。 “二月二日!” 厉夏在心里嘀咕着,他还要去春狩呢,所以他要确定一下时间。 感觉来得及,于是厉夏点了点头。 毕竟这是一次文人的聚会,也是一次拉拢人才的好机会。 到时候大贤云集,能够拉拢到这两位,那可就赚大了啊,所以厉夏是很想去的。 即使这样一来,春狩有点赶了,也没有关系,毕竟人才最重要。 到时候可以让太尉带人先过去,他参加了观礼之后直接过去,人少速度也比较快。 “那就恭候炎王大驾了。” “郑公厚爱了。” 这件事就这样确定了下来,也算是没有白迎接郑公,人家一来就送了一份大礼。 大贤齐聚,也省得他到处去拜访了,关键是到处拜访也不一定找到这些大贤,到时候就是一次接触众人的机会,当然了,新儒也只是给他提供了一次接触的机会,能不能把握住还是要看他自己本事。 虽然观礼仪式还有很长时间,但是厉夏已经开始想入非非了。 好在他还知道场了,擦了擦并不存在的口水,整个人又正襟危坐了起来,但是大家都能够看出厉夏心情很不错。 郑公笑了笑,又继续开口说道:“这次来除了邀请大王观礼以外,还有就是为了感谢大王的帮助,我新儒建立之后,可以派一部分人为大王做事。” “孤代表炎国欢迎之至。” 一听说要给人才,厉夏立刻就来了精神。 毕竟现在的炎国,夫子人数加在一起,也不超过双手之数,实在是太少了一点。 炎国的很多事物,甚至都找不到可以商议的人。 如果有了百家的支持,那就不怎么缺少人才了。 其实炎国不大,也不需要百家都支持,一家就足以了,而且百家如果真的都来了,炎国也养不起啊。 跟厉夏的高兴不同,江夫子和孙夫子等人,一个个却皱紧眉头,表情十分的凝重。 新儒也想插手进炎国当中,这可是一个强大的对手啊。 毕竟无论是江夫子还是孙夫子,他们支持厉夏,是出于个人行为,并不代表他们背后的兵家和史家的想法。 但是郑公是新儒的家主,他可以代表整个新儒这一家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