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承听了,微微有些失望,想不到刘备来许都才几个月时间,竟消沉至此。 “左将军真是好心性,如此闲居,悠闲自在,倒也可陶冶情操,只是……”董承停了一下,低下声音:“左将军可别忘了以往的雄心壮志才是。” “哈哈哈哈,备以往征战,只为朝廷,今朝廷安稳,备心意已了,正该退隐闲居。” “莫非左将军认为朝廷安稳?” “自董卓以来,朝廷为董、李、郭等西凉人所掌,西凉人胡作非为,倒行逆施,幸得众臣所护,今陛下回许都,有众臣辅佐,迟早会振兴汉室,我亦心安。” “可是……”董承感到一阵无语:“陛下虽有诸臣辅佐,但朝中亦是宵小之辈,欲窃取朝廷大权,掌控陛下,左将军身为汉室宗亲,难道也要坐视不理吗?” “陛下有曹司空辅佐,曹司空一心为朝廷,忠心耿耿,四处征伐,若有宵小之辈,将军尽可去汇报于曹司空,有曹司空在,朝中大安,汉室可兴。” 董承听了刘备的话,已是郁闷至极,但他有些不甘心,又问:“左将军认为曹司空其人如何?” “天下大乱之时,非命世之才不能济,曹司空明哲超世,能总英雄以拨乱反正,有他辅佐,朝廷大安,天下亦会大定。” 董承一听这话,顿时傻眼,完了,这天没法聊了,刘备三言两语,说尽曹操的好话。此次他来见刘备,本心中有事相告,如今却不敢说了。 “然,曹司空独揽朝政,独断专行,不管他人意见,纵使他才华卓着,亦是有违朝廷之制,左将军以为呢?”董承以为自己态度不明,刘备心生疑虑,于是大胆摆明态度,稍稍说了些曹操的坏话,告诉刘备,他和刘备是一伙的。他就不相信了,曹操把刘备软禁于此,刘备会心中无恨? “我曾在军中,偶做决策,军中亦常有人反对,曹司空亦是如此,朝堂之上,陛下的决断,亦会有人有异议,这又有何奇异之处?” “那既然如此,左将军一身本事,为何只在这里种菜呢?” “朝廷有能臣辅佐,已是大安,我亦无所忧虑,只想过些清闲的生活。” “朝廷虽有能臣,却非大安,正需左将军这等大才之人,为朝廷效力。今大汉天下,西凉人作乱关中,荆州刘表、扬州刘敬等,皆不奉朝廷政令,并州、徐州、幽州等各地,亦是盗贼横行,朝廷如何能安?” “哈哈哈哈,车骑将军勿忧,有曹司空辅佐,将来天下必会大定。” “看来,左将军已是萎靡颓废,我本想举荐左将军,以大事相托,可惜了。”董承发现自己与刘备聊不到一块去,终于死了心。 两人又闲聊了几句,董承起身告辞。 …… 董承走后,刘备匆匆到里屋找关羽。 “二弟,那董承乃董贵妃之父,在朝中人脉颇广,又与曹操为敌,今日他来见我,多半是来拉拢于我,而我被曹操监视,乃众所周知,此人却毫无忌讳,要么此人愚蠢,行事不秘,要么此人有强迫我与之合谋之意。” “不管何种原因,皆表明此人不可靠,此乃曹操的地盘,今曹操征讨河内未归,其回许都之时,此事必会为曹操所知,若我与之谈得过多,只恐怕这几个月的菜白种了。故今日我顾左右而言他,又大捧曹操,如此稳住曹操。” “大哥,曹操已回许都了,此人既是陛下的丈人,必忠于陛下,莫非大哥想让我暗中与之结交?,以便日后有所用?”关羽做了一下猜测。 “曹操已回许都?”刘备的消息有些滞后了,不过他并不关注这点:“非也,此人不可靠,与之结交,只会连累我等,我们需尽快离开许都才是,否则反会为其所累,必有危险。” “可是,如何才能离开?” 刘备也是一时没主意,只在屋内来回踱步,想着办法。 “近日,听闻幽州公孙瓒兵败于袁绍之手,自焚而死,公孙瓒乃我挚友,我甚为痛心。袁绍已占据幽、并、冀、青四州之地,必会挟胜而下。” “曹操只能率军相迎,曹袁大战在即,若我以为公孙瓒报仇为由,可随军离开许都,一旦能离开许都,再脱离曹操的机会就多了。只是……不知道曹操何时才能出兵?如今我也只能等待了。” 看来,自己要万分谨慎,不能再与董承之流见面,以免招来祸患。夜里,刘备让关羽悄悄离开,并嘱咐关羽,非必要时,不要前来,以免节外生枝。 回到许都后,朝廷事务繁多,也忙得很。对于董承去见刘备之事,曹操很快就知道了,但据说董承从刘备住处出来时,脸色不大好,两人似乎不欢而散,他也就不把这事放在心上。 刘备忐忑不安地等了几天时间,没看到曹操有动静,也心安了下来。后来,曹操举办了几次宴席,宴请手下之人,刘备也得以参加。双方之间什么都没有,一切如常。 刘备种下的胡萝卜终于到了收获之季,收了几百斤,他高兴得很,就给手下人熬汤喝,倒也是其乐融融。 这天,刘备又在熬萝卜汤。孙乾来报:“主公,车骑将军董承来访。” “什么?董承又来了,就说我不在。” “好。”孙乾正想去回拒董承,哪知一阵爽朗的笑声传来,董承竟自己进来了。 “左将军这胡萝卜汤倒是香得很,我在外面都闻到了。” 刘备无奈,只好让孙乾接着熬汤,自己接待董承。 两人随便说几句客套话,刘备就直问来意:“车骑将军今日来访,不知所为何事?” 董承左右看了一下,看到周边无人,便说:“左将军,你乃汉室忠亲,自然忠于陛下,你可知陛下已是危机重重。” “陛下身居许都,又有曹司空和诸臣辅佐,危机从何而来?” 董承鼓起勇气:“危机所来,正是……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