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刺史诸葛恪是大将军诸葛瑾长子,太子孙登发小。 老爹派朱然将军到交州平叛,去时趾高气扬的,结果几乎全军覆没,大败而归。 朱然将军率残兵败将回到会稽郡城后,向朝廷上表请罪。 同时宣布自己身受重伤,需要就地将养,请朝廷恩准暂不回首都复命。 诸葛瑾一面去向至尊皇帝孙权解释,一面派人通知儿子诸葛恪,一定要为淮泗集团找回面子。 孙权看在诸葛瑾的面子上,在朝会上压住弹劾朱然的明奏暗折,暗示诸葛瑾:给一段时间你们,丢的场子,自己找回来。 太子孙登知道了这事后,也在琢磨。 淮泗集团与江东士族,这是东吴朝廷的两支重要力量。 这些年来,两者互相争斗,内耗太大了。 自己作为太子,代表着东吴最主要势力:孙氏宗室。将来继承大统后,要走得更远,就必须想法子减少他们的内耗。 如果把东吴看成一块蛋糕,按说,把这块蛋糕做大,才能使三方利益最大化。 东吴的问题就在于:三方对做大蛋糕这事,无法达成共识。 中原地区,从诸侯王朝政治,被秦始皇带进皇朝体制,皇帝的权威就是号令天下,一统到底。 皇权象征物,就是那枚刻着“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字的传国玉玺。 曾经,那玉玺就在爷爷孙坚手上。 只不过那时的爷爷,只是个小小的破虏将军、豫州刺史。不够资格拥有它。 所以爷爷只得把它献给老板袁术,换得3000军士。 爷爷孙坚就是靠这3000军士,为大伯孙策打下了基础。 爷爷死后,大伯孙策也是靠他们先后攻占了会稽、吴郡、庐江、荆州、豫章等地,统一了江东地区。这才有了一块根据地。 大伯死后,父亲孙权也是因为手上有这些基业,才被魏文帝曹丕封为吴王。 现在,孙氏宗室已经自立皇帝,目标自然是重新得到那块玉玺、问鼎天下。 在这点上,淮泗集团与孙氏宗室目标差不多。 淮泗集团目标是渡江北上,打回老家去,收复徐州及附近淮泗地区。 他们要实现这个目标,力有不逮,于是把自己的小目标,套进了孙氏宗室的大目标。帮大搏小,也可算是一箭二雕。 而江东士族则对长江以北没有兴趣。或者说,他们对吴国皇帝问不问鼎天下,兴趣不大。 他们的理念是江东地区长治久安,四大家族地位永葆。 至于谁坐江山、谁掌玉玺,他们倒不是很介意。 他们这种理念,与淮汜集团的理念,区别非常明显。 江东士族意思是:你孙氏宗室有本事,江东地区你说了算,只要愿给我江东四族留一块利益,我们就帮你; 否则咱们间只能撕破脸。 就因为这点,他们当年与大伯孙策,就彻底翻了脸。 同理,你孙氏宗室若没那本事,被曹氏取代、或被刘家干掉,江东士族也不会太在意。 曹氏来了或是刘家来了,江东士族就换个甲方,与他们商谈和平共处之事。 江东士族的态度,不会大肆宣扬。但也没藏着掖着。他们一直就那样。 他们也诚实守信,坚守承诺。 江东士族当年与老爹孙权达成共识,扶他上位。此后一直为东吴政权的国防、扩张、建设事业加砖添瓦,不遗余力。没有背信弃义。 可以预见,假如有一天,吴国朝廷打不过人家,换了老板。江东士族对新老板,也会是这个态度。 自己的父亲、吴国皇帝孙权,深知江东士族与淮泗集团的区别和矛盾,在双方之间玩平衡。分寸把握还不错。 但是,孙登认为,若想打败曹魏、取缔蜀汉,目前孙氏宗室、淮汜集团、江东士族三大势力间的向心力远远不够。 江东士族的离心力趋势重了些;淮汜集团的内耗杀伤力大了些。 拿这次对交州的平叛来说,如果不是淮泗集团拱火,派吕充将军攻占合浦郡城和洗劫海宁县城,就不会发生后来的交州宣布“独立”之事。 也就无所谓平叛,不会有这次惨败。 那淮泗集团为啥要搞交州呢? 还不是因为吴国建立在江东士族的地盘上,淮汜集团看不到打过长江、收复自身家园的希望?于是他们把主意打到了交州的头上。 一直以来,他们迫切想拥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地盘。 当然,他们绝没有脱离吴国闹独立的意思。只是不喜欢那种离乡背井,在江东士族地盘上飘浮无根的感觉。 此外,几十年来,交州人的温顺,也误导了淮汜集团。 当年光武帝把天下分为十三州。交州位列其一。 可是,东汉末年汉室朝廷式微时,荆州牧刘表对交州伸伸手,交州就服了,向刘表纳贡。 后来刘表死了,丞相曹操隔着老远向交州招招手,交州又认了,向曹操纳贡。 再后来,东吴与曹魏翻脸,对交州恐吓几句,交州就臣服于东吴,向东吴纳贡。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