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前,合浦郡城里共有五位大佬,分别是:交州军队一把手、交州都督士壹;合浦郡守桓邦泰;合浦郡丞桓言戍;合浦将军阮福宗;合浦裨将士载。 吴国军队渡海来攻的消息落实后,郡丞桓言戍带着一帮人出城,潜伏在县乡里,随时准备应付意外发生,便于内外配合。 现在,城内四位大佬在城墙上谈笑风生间,因为特种兵的杀器为韦西风评定了头功。 而韦西风自己完全不知道。 此刻的他,在战地医院忙得不可开交。 攻城战开始后,尽管交州方死亡、受伤比例很低,但那是相对于吴军而言的。 吴国3000弩箭手为掩护攻城军,发射了几万支弩镖、箭矢。 交州军死亡人数也超过800。受伤人数2000多,其中230多人重伤。 战地医院接收了230多名重伤员和1000名较重的。其他轻伤者由民间医师、药铺接待医治。 一天内接收1230多名伤者,战地医院忙碌程度可想而知。 战地医院总执事由士载裨将挂名。韦西风是二把手,首席医师,负责专业技术。三把手黄既康,行政后勤执事。 韦西风到达合浦郡城后,与黄执事相处十分融洽。有黄执事配合,他得以专心鼓捣技术活,其它杂事全是黄执事搞定。 他感觉与苍梧分部士丘成的配合差不多。 两人对战争爆发后,战地医院的局面也做过预案,演练过几次。 韦西风将伤者分为“伤”与“残”两类。伤、残又各分三等。 士壹大人从七郡征调了250名医师,加上合浦本郡的50名,共有医师300名。 韦西风将他们按水准高低,大概分为三等六级。以便对应伤员分级。 这样一来就简单多了:伤员一到,立即有医师将其伤势分级。接着有人把伤者送到对应的医师那里治疗。 当然,根据医师忙碌程度,也有人做临时调剂。 所以,战地医院从一开始,医疗秩序就井井有条。 现在,随着一批批伤员送来,各处医疗室都忙不过来。 医师们对分给自己的病人,只能依照先来后到次序,一个一个治疗。 最严重的由韦西风处理,这是事先确定好的。 结果,箭、弩伤到头部而昏迷的,有110多人,都到了他这里。 韦西风只得按伤者部位,把他们再细分一下。 箭弩伤位置危险系数小些的60多人,让几个高级医师先行处理,稳住性命为要。 他自己专心对付余下的50多个神志不清的伤员。 搁在以往,这50多人,是不会送到医院来的。 没人有把握拔了他们头上的箭、弩后,还能救活他们。 但韦西风说了,只要没死,先抬过来再说。 当然,其中有些他也救不了了。 但大部分不用死。这个他有些把握。 于是,他也不废话。 吩咐几个助手,按照平常节奏,立即干活。 十多个时辰里,助手换了几批。韦西风处理了23人的伤势。 挂了4个。另外19个,挺得过炎症就算活了。 韦西风吃喝点东西,沉沉睡了几个时辰,接着来。 他睡觉中途,又死了两个伤员。 这一次他又接着干了十几个时辰,换了几批助手,把剩下29人的伤口全部搞定了。 只挂了一个。 然后是吃饭、喝水、睡觉。 醒来接着再来。 …… 就这样没日没夜加班干了几天。 最后统计,他这里的112名重伤员,死掉18个,5人依旧昏迷着。其余89名醒了,可以言语交流,基本度过了最危险阶段。 整个战地医院接收的第一轮战斗中1200多名伤员,死掉的总共27名。死亡率很低。 而且,他们的伤口处理,都是按照韦西风教学的方法做的,恢复得很好。 说来也是凑巧,这些天,吴军竟然也没有攻城。 战场好像出现了暂时的僵持。 合浦郡城这方以逸待劳,对僵持局面毫无所谓。 吴军一方则不然。他们的粮草供给全靠海岛二郡维持,颇有压力。 短期问题不大。时间一久就坚持不住。 吴军不会一直与交州军对峙。他们要么接着强攻,要么撤走。 事实上,这阵子,吴军大本营里,围绕如何攻城,确实在集思广益。 但都没有良策。可说是一筹莫展。 张潭青承担了攻城首战失利的所有责任,表示接受任何惩罚。 朱然表态:这个责任先记着。等以后由诸葛瑾大将军与朝廷定论。 现在最要紧的是召开会议,讨论接下来如何攻城。 朱然召集高级指挥官开会。 两位裨将张潭青、鲁迟。 三位中郎将:陈雷、陈力啾、陆武元(水师中郎将)。 校尉诸葛佩奇、顾成、蔡惟中、邓挞、陈博文、孙吉安、鲁能太、周佳予。 吴国仿效魏国军制,采取曲、部、营、军编军。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