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延允机收复了且渠王在西域的部落,基本上就代替了后者在匈奴西南部的首领地位。 匈奴族自冒顿单于以来,就是至尊三角的传统:大单于居中靠后,至高无上;左贤王东南方,排第二;右贤王西南方,排第三。 现在,右贤王已死,他的势力只剩其王庭少量人马。 按匈奴传统,如果右贤王是死于右日逐王之手,那么右日逐王就要面对右贤王后人的报复。 顶住了,就可以接任右贤王之位。 但且渠不是呼延允机杀死的,所以也不存在向呼延允机报仇之说。 其实,现任单于壶衍鞮,并不是其父亲、上任单于狐鹿姑指定的继位者。 狐鹿姑单于指定的继承者是单于之弟右谷蠡王。 作为左谷蠡王的单于之子,壶衍鞮是由其母颛渠阏支与丁灵王卫律拥立的傀儡。 他的继位,直接导致匈奴分裂。左贤王和右谷蠡王从此不再参加单于举行的祭祀典礼。 正因为如此,王西风杀了右贤王,也没人号召其他大王为他报仇。 而地位不算太高的右日逐王占据了原右贤王的地盘,匈奴内部非议的人虽不少,却没人出头提出找呼延允机说道说道。 这就是单于得位不正造成内部分裂的后果。 王西风也正是看准了这点,才找呼延允机谈合作。 二人经过密谈,达成了几点协议: 1.大汉朝廷,具体来说是王西风,支持呼延允机统一胡族西部。在胡族内部保持相对独立性。 2.呼延允机支持大汉一统西域。 3.灾荒年份,呼延允机部落可以南下,进入西域草场放牧,躲避严寒。 4.共同扶持元贵靡成为乌孙国新国王。 两人协商完之后,首先分头开始操作乌孙国王位之事。 没多久,元贵靡成为乌孙国大昆莫。乌孙语“昆莫”即国王。 乌屠就成为二昆莫,泥靡降为三昆莫。 解忧公主带着一儿两女回到大汉定居。 呼延允机按部就班推进蚕食计划,在王西风暗里帮助下,匈奴右谷蠡王的地盘和人口迅速减少。 ***** 王西风斩杀匈奴右贤王及两位小王,赵亮率军斩杀多匈奴骑兵,这是近十几年来,汉军对匈奴作战最大的胜利。 王西风在给皇帝的请功奏折里,为赵亮以下2600多名官兵争取到封赏。 他给皇帝单独呈送一份专奏,谈到自己的功劳问题,说明自己正在推进皇帝的分化瓦解匈奴之策略,暂不宜大肆宣扬。 总之就是一个意思:自己的奖赏以后再说。 于是,朝廷的封赏诏书下来时,没有关于大使王西风的。 赵亮官升三级,成为平西校尉,食禄比2000石,与其族叔赵充国的中2000石,只差两级。 使团骑兵队各级官兵也获得相应丰厚奖赏。 战死官兵家属也得到厚恤。 王西风、呼延允机联名,分别与西域北边的乌孙、龟兹、焉耆、车师四国签署保护协议,四国正式成为被保护国。 被保护国不用再担心遭到大汉和胡族的攻击。当然也承担一定的义务。 其实这些义务是本来就存在的。四国并未感到增加了负担。 相反,他们以后不用夹在大汉与匈奴中间,左右为难,总是担心不小心得罪了哪一方,过着胆战心惊的日子。 他们有种解脱感。 至于西域靠南的楼兰、疏勒、莎车、于阗、婼羌几国,它们此时意识到了一些不安。 因为,西域北边四国获得了大汉和胡族保护,它们这些南边小国没有获得保护,这就有了差别。 往好里想,它们不受拘束,保有独立性。 但弱小者的独立性还有一种解释:无父无母,无依无靠,朝不保夕。 婼羌国感到一下子被釜底抽薪,国王开始了坐卧不宁的日子。 其余几国则纷纷托亲戚找朋友,向大汉敦煌郡、酒泉郡守,以及两郡驻军将军赵充国说好话,希望得到大汉庇护。 皇帝刘弗陵在朝会上提出此事,大司马大将军霍光立即指示:大鸿胪寺派人赴西域,与赵充国将军一起处理几个小国的归属事宜。 对汉朝文武官员来说,这可能是建功立业的良机。 不过,王西风之前给皇帝上了专奏,表达对那些事顾不过来的意思。 他是不想揽太多事,立太大功。 王西风率领使团成员回到车师国哈密城。下令使团骑兵在原营地驻扎下来。 他带着十几人,专程跑了一趟酒泉郡,找赵充国将军密谈一番。 回到哈密城后,他对使团骑兵宣布:就地建设平西校尉府,作为大汉在西域的又一个长设代表机构。 之前的机构是轮台使者校尉。 赵亮为平西校尉府长官,属酒泉将军管辖。军队编制3000人。 搞定这些后,王西风赴乌孙国呼延允机大营,与他畅饮了几日。 之后,王西风带着使团成员,回长安城交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