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项羽率领8000番阳军,准时出发。 彭城到巨鹿,1000多里。自从陈胜起义到现在,原楚国、齐国、魏国、韩国已经没了秦朝政权。所以楚军一路北上,不会遇到秦军。 陆路行军,线路也是固定的,只有官道。这是秦始皇下令在全国修建的标准国道。 国道最宽的是六騑郡道,其次是驷马县道,然后是乡里骈道。 项羽一行只带七日口粮。其实自第四日起,范增的后勤送粮部队就能给先锋营供粮了。 冷兵器时代,打仗打的就是四样:战将、兵器、后勤、情报。 所谓谋略,就是根据情报将另外三样合理调配。 先锋营兼管斥候。大队出发后,宋义派出的斥候队就追上了项羽一行。 斥候队长项先,百夫长,项家人。项羽把他划给蒲将军指挥。 番阳军的情报、后勤都是蒲将军统管。 很显然,宋义的这路楚军,其指挥系统是有问题的。 核心军力是四块:原项家子弟兵、原陈婴兵团、收编的秦嘉降军、番阳军。 项羽作为副将,只是领了番阳军8000人。范增统筹后勤,其实是项家子弟兵的实际掌控人。 宋义看起来是前楚老臣,又是新楚宠贵。但实际上,在这支队伍里,真正买他帐的人却不多。 项羽与蒲将军达成一致,也就懒得操心那么多。 他只是想着阵前杀敌。勾心斗角的事,他实在不感冒。 蒲将军从斥候队分出30人,再分三组,每组10人。 一组去探章邯的根据地棘原,一组探秦军粮仓敖仓,一组探棘原到巨鹿的后勤路线。 其余70人,照章行事,按军事手册规定,分批次派出、撤回,查探大军行军路线前、左、右的军队异动情况。 其实没啥大事。 没多久,蒲将军摸清了:秦军在赵国境内,有40万大军。 王离的20万长城军围困着巨鹿; 章邯的20万关内军负责为王离军团提供后勤供给。 总指挥章邯的意图明显:围点打援。 只要王离军团的粮草供应有保障,围住巨鹿慢慢打,重点是先收拾来救援的各路大军。 章邯计算过了,被巨鹿吸引来的各国援军,大约就是反秦一方的绝大部分家当。 如果把这些援军消灭了,则平叛伟业大功告成,天下重新归于一统。 王离军团的实力和安全问题不大。决定王离军团胜负的关键是后勤供给。 所以章邯毅然分出一半兵力,亲自督办这件事。 章邯的后勤供给路线是:从敖仓由黄河把粮食运到棘原,在棘原到巨鹿间修筑一条运粮甬道。确保王离20万大军粮草无忧。 章邯自己驻扎在棘原,所领10万大军,分布在敖仓至棘原的各处要道。维护这一路运输队安全。 手下第一大将张角领10万大军,建筑好棘原至巨鹿甬道后,部分兵力就地守护,部分兵力运粮。 章邯自认为,这样的排兵布阵,王离的后勤供给应该万无一失了。 蒲将军摸清了章邯的后勤路线守军布置后,对章邯十分佩服,为各路援军深感无力。 结合王离的围点打援阳谋,他在心里评估了一下:当世论军事才能,无人能及这位鄣少府。 蒲将军记起来:当年鄣邯也是用这招,将魏王咎围困在临济,埋伏袭杀了齐王田儋和魏相周巿,逼死魏王咎。 可怕。很可怕。 好在番阳军在秦朝朝廷里也有下注。朝廷如平定叛乱,对番阳影响不大。 甚至,因为番阳为秦朝政权阻挡南越赵氏的作用无可替代,秦朝政权胜利,对番阳更有利些。 当然,有楚、赵、齐、燕等国存在,与秦朝政权互为牵制,那就更好。 蒲将军这样思考后,作出一个决定:宋义军抵达前线后,英布兵团一定要申请去破坏张角的运粮甬道。 只有破坏了王离的后勤供给,才能打破王离的围城军与来援军的实力差距,让援军有信心与王离军团硬刚,最后两败俱伤。 30人的斥候队损失了9个,蒲将军安排人补充上,命令他们继续侦查。 决策来自对局势的判断,判断来自于准确、完整的情报。蒲将军深知这点,也很有经验。让他指挥情报系统,驾轻就熟。 他找到项羽、英布二人,把自己得到的情报,和对情报的分析,详细讲解了一下。 当然,对项羽,他不会提在秦朝与起义军之间玩平衡这事。他对项羽的说法是:全力支持他扩大权力,争取掌控北路军。 北路军是楚王对宋义军团的称谓,是相对于刘邦的西路军而言。 三人达成共识,一致认为,打击王离军团后勤供给线是援军最佳突破点。 ***** 枣三带着100骑兵走在队伍的第三阵营,殿后营。 番阳军挑选了一些人补充进骑兵队,1000骑兵又满员了。 枣三成了百夫长,地位已经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