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冲的赛车快速变线,罗斯伯格失去林冲赛车的尾流,但是他的赛车性能还是把他带到了林冲的身边。 就当他以为自己要成功超越,教教这位年轻人什么才是比赛。 结果他发现,占据内道的林冲,赛车依旧保持着速度,很快就和自己一起接近了1号弯。 罗斯伯格有些不耐烦,难道他一个试车手还打算跟自己拼晚刹车不成? 两辆赛车来到了一号弯,罗斯伯格和林冲几乎是同时踩下刹车,林冲的赛车被罗斯伯格挤压着走线,林冲的赛车吃了很多路肩。 好在两辆赛车没有发生碰撞,出弯时林冲的速度很快,勉强守住了自己的位置。 不得不说,虽然罗斯伯格在他夺冠那年被人诟病的地方很多,但是毕竟是和汉密尔顿一直竞争的车手,水平还是很高的。 但这不代表林冲会就这么让他过去。 这是林冲第一次和围场内的上游车手较量,这也是他验证自身实力的时候! 两辆赛车驶出1号弯。 梅奔赛车内的罗斯伯格不再看低身旁和自己竞争的年轻车手,1号弯的时候,两人拼晚刹车,自己竟然没有拼赢,只是打了个平手。 如果说晚刹车只是林冲的运气,那么接下来的出弯速度就直接证明了这位红牛二队的试车手拥有着不俗的实力。 大家的出弯速度都差不多,但是林冲在内线,走线没有罗斯伯格宽的情况下赛车依旧保持着和罗斯伯格一样的速度。 这证明了他对自己赛车的极限有着清楚的认知,而能以这种速度出弯也证明了他对自己的技术有着足够的自信。 虽然罗斯伯格在这个弯道没有开到最快,但自己这次的超车就是没有成功,这就是自己的问题。 “还是有些轻敌了啊。”罗斯伯格在车内这样想到。 两辆赛车来到红河弯面前,几乎是同时,林冲和罗斯伯格两辆赛车同时驶入了红河弯。 林冲的赛车速度慢了一些,两辆是赛车几乎是同时出红河弯。车速点给出了两辆赛车在红河弯出弯时的速度: 罗斯伯格:310kmh,林冲:307kmh 罗斯伯格是什么技术围场内的众人都知道,他能以这种速度驶过红河弯,大家都不会觉得有什么问题。 但是林冲是谁,一个毛头小子,一个试车手,一个刚刚从F3升上来的15岁小孩! 凭什么他能达到这个速度?罗斯伯格开的是什么车?你林冲开的是什么车?凭啥? 这让围场内的大多数人都有些接受不了,特别是长年垫底的车手们。 红河弯的什么性质大家都知道,速度很快,在出弯上坡的时候,车手完全看不见前面赛道的情况,这个弯想开得快只有一种办法,那就是硬记! 没错,这个弯道考验的就是车手对赛道的熟练程度。 林冲能在这个弯道开这么快,是不是就意味着他已经初步掌握了这条赛道? 那这就有些恐怖了呀,这孩子在这条赛道上才开了几圈?很少有人觉得林冲能在这个弯道开到这个速度是炸胡,就算是,那么这个少年的胆子已经超越了场上的所有选手。 这个弯道不像是其他弯道,走线失误,稍微多吃了一些路肩,出弯之后就是车毁人亡,没有人能在这个速度的撞击下活下来。 仅仅这一个弯道,林冲就向围场证明了他自己的价值,无愧天才少年之名! 虽然在接下来的直道上,林冲还是被罗斯伯格超越,算下来,这位少年车手只是挡住了罗斯伯格三个弯道。 但是大家都清楚,林冲驾驶着的是什么赛车,一台小红牛,算上来还不是他自己的赛车,本来罗斯伯格的赛车在直道上的表现就比林冲的赛车好,整体的调教也是贴身打造,所以林冲输的并不冤枉。 林冲的赛车还在赛道上飞奔着,既然已经开始提速,那也没有必要再慢下来了。 天色已经开始变暗,可能要下雨了。 林冲的耳机适时地响起无线电的声音:“林,我们预计一场大雨将在10分钟之后抵达赛道,所以在这圈结束之后请把赛车开进来,这圈进站。” 林冲也感觉到赛车的下压力在慢慢下降,看来赛道开始降温了。 林冲回答了一句明白之后,赛车继续在赛道上飞奔着。 根据林冲之前和罗斯伯格的竞争来看,自己现在驾驶F1赛车的技术,应该排在围场内的中游。 毕竟林冲这是第一次驾驶F1赛车在赛道上比赛,驾驶的经验不足,就像在这条赛道上,林冲很明显感觉到自己在一些慢速弯的速度要比前面的罗斯伯格慢一些。 林冲虽然基本上掌握了赛车的性能,但是要真正的掌控一种完全不同的赛车,把赛车压榨到极限,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林冲真的要好好感谢三位老师和舒马赫,如果不是三位老师教导的方法,林冲也无法这么快熟悉这辆赛车。 巴士站弯,林冲减速驶入了维修区,很自然,大家都没觉得有什么不对的地方。 只有红牛二队的领队察觉到了林冲在进站时的细节,首先林冲在进站的时候,在最后限速白线前才把赛车真正的降速到限速范围。 在次之前他的赛车都保持着比赛时的速度,他对赛车的减速范围有着近乎完美的把控。 林冲把赛车稳稳的停在了车库的门口,6个技师围了上来,四个技师拿着吹风机在给刹车盘降温,两位技师把林冲的赛车一抬,六个技师在配合下把林聪的赛车推进了车库。 大雨来临前是小雨,,赛道慢慢的被雨水覆盖。 林冲从赛车爬了出来,工程师拿了一个平板电脑过来,给林冲讲解着他之前几圈的赛道数据。 因为大家都不熟悉,所以赛道工程师也不知道林冲能不能自己理解赛道数据,并根据赛道数据想出一套大致的赛车调价。 林冲虽然能理解赛道数据,但是他依旧站在工程师的身边仔细的听着工程师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