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韩成感到一筹莫展之际,饶市警察局迎来了一批警校的大学生。 他们此行的目的是参观警局,了解警察的工作日常。 随行的指导员认真地为他们介绍着警局的各项设施和各警种的职能,而大学生们则显得异常兴奋,对一切都充满了好奇与期待。 看着这群朝气蓬勃的年轻人,韩成不禁回想起自己刚进入警局时的青涩模样。 那时的他,也是满怀热血与激情,渴望在警察岗位上大展拳脚。 看着这群大学生,韩成突然间,脑海中灵光一闪,仿佛想到了什么。 他猛地拍了一下自己的脑门,心中暗道:“我怎么把这个群体给忘了?!” “正义判官”的年龄,与这群大学生相仿。如果他是警校的大学生,那么一切就都说得通了。 首先,大学生拥有充足的空闲时间,这使得他有充足的作案的时间。他无需像上班族那样受到工作时间的限制,可以更加自由地安排自己的行动。 其次,作为警校的学生,虽然他还不是真正的警察,但他对警察的办案流程却有着深入的了解。此外,警校通常设有解剖课程,这使得他们对人体结构有一定的认识,这也与“正义判官”在案件中展现出的某些解剖方面专业技能相吻合。 最后,警校学生的身份为他提供了很好的掩护。在大众眼中,警校学生是未来的警察,是正义的化身,因此很难将他们与犯罪分子联系在一起。这也为“正义判官”在暗中进行犯罪活动提供了便利。 想到这里,韩成的心中涌起了一股激动之情,他隐隐觉得自己已经离真相越来越近。 时间紧迫,每一秒都显得尤为珍贵。留给韩成他们破解谜团的时间已经所剩无几,三天之期如同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随时可能落下。 面对巨大的压力,韩成迅速作出反应,他果断地重新调整了调查策略。 他很清楚,要想迅速揭开案件的真相,就必须将焦点转移到新的调查对象上。 经过深思熟虑,韩成决定将警校学生列为新的主要调查对象。这个决定并非轻率之举,而是基于他们现有的线索做出的决策。 考虑到“正义判官”的活动范围主要集中在饶市,韩成推断“正义判官”极有可能是饶市某所警校的学生。 而饶市共一有两所警校大学和两所中专警校,这些学校的学生自然也就成为了他们新的调查对象。 韩成派罗惠丁来等人前往这四所警校展开秘密调查。 而罗惠他们深知这次调查的重要性,因此每个人都格外谨慎,不敢有丝毫懈怠。 在调查开始前,韩成提出了一个关键的筛选条件:寻找各科成绩都非常优秀的学生,尤其是在电脑技术方面有突出表现的。他相信,能够熟练运用网络技术手段进行犯罪的“正义判官”,必然具备较高的电脑技术水平。 韩成提出的这个筛选条件为罗惠他们指明了调查方向,极大地缩小了原本庞大的调查范围,从而可以显着提高了调查效率,在有限的时间内,能更加集中地精力和资源,对目标对象进行深入的调查和分析。 ......... 罗惠他们根据韩成的指示,开始对饶市四所警校的学生进行了细致的筛选工作。 他们翻阅了大量的学生档案,与学校老师和同学进行深入交流,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成绩、兴趣爱好以及日常表现。 经过层层筛选,他们筛选出了一批符合条件的学生名单。 他们把名单交给了韩成,让他做最后的筛选。 韩成拿到名单后,不敢耽搁,开始仔细地研究每个学生的情况。 他明白,这份名单上的每一个名字都代表着一个可能的嫌疑人,而他需要从这些名字中找出那个隐藏在背后的“正义判官”。 他翻阅着名单,逐一查看每个学生的个人信息、学习成绩、社交活动以及兴趣爱好等方面的记录,尝试着从中找出与“正义判官”相关的蛛丝马迹,哪怕是最微小的线索。 尽管这份名单上的学生数量众多,不过好在韩成拥有一种特殊的技能——倍速观看。这使得他能够迅速浏览完所有嫌疑人的资料。 每个人的资料在韩成的脑海中如同一张张名片般悬挂,他闭上眼睛,开始逐一分析筛选。他的思维快速运转,每一个细节、每一个线索都在他脑海中闪烁,被他仔细审视。 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悄然流逝,韩成完全沉浸在了对嫌疑人资料的研究之中。他仿佛置身于一个寂静的世界中,忘记了周围的喧嚣和疲惫。他知道,这场与“正义判官”的较量才刚刚开始,他必须保持清醒和冷静的头脑,才能在这场智力角逐中取得胜利。 突然,韩成睁开了眼睛,一个名字在他的脑海中闪现——方牧。 这名警校学生引起了他的特别关注。 资料上显示,方牧年龄二十六岁,正在饶市刑事警察大学攻读硕士学位,他的各方面成绩都极为优异。 最引起韩成怀疑的一点是,方牧曾经协助过饶市警方破获了一起特大网络诈骗案。 方牧曾协助警方侦破网络诈骗案,这意味着他有机会接触到警局的电脑。 考虑到他拥有高超的电脑技术,他完全有可能在警方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在电脑中设置隐蔽的后门。 这种技术操作对于方牧来说,或许只是小菜一碟。 如果方牧真的在警局的电脑中留下了后门,那么他便能轻易地获取警察内部系统的文件。这样一来,他便能掌握到警局最近正在侦查的案件情况。 这个方牧,会不会就是他们一直在寻找的“正义判官”? 韩成在心中打了一个大大的问号,他决定对方牧进行深入的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