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盐商的无耻和灶户生活之艰难后,朱慈烺想去盐场看看,顺便再打听一些消息。 “大爷,我们想去盐场看看,不知能否进去?” 朱慈烺微笑询问大爷能否进入盐场,大爷连连摇头: “很难,和盐场管事没有关系之人,若想进入盐场基本上没有可能,他们都是盐官和盐商家忠诚的狗腿子,几十号人看场子,搞不好会被打残!” 朱慈烺闻言,意念一动,一根金条瞬间出现在手中,他伸出手对大爷眼前一晃: “大爷,有这个行不行?” 大爷顿时目光一缩,急忙说道: “这……这个肯定行,可是代价是不是太大了,需要卖多少盐才能赚回来……” 看到少年公子把金条毫不犹豫送给管事,大爷顿时一阵心疼。 如果普通盐商,只为看一眼盐场,就送掉一根金条,今年肯定赔本。 大爷哪里知道,眼前少年公子从不会做赔本生意,从明天开始,盐商家的金条和银子都是他的。 有钱能使鬼推磨,朱慈烺用一根金条轻松搞定盐场管事,在大爷带领下进入盐场。 一眼看去,海滨广斥,盐田相望。 制场占地很大,里面至少有近千人在工作,采用的是流行千年的煮盐法。 上百口大锅下面烧着木柴,冒着腾腾的蒸汽,不断传出沸水翻滚的咕噜声,锅旁还有专人搅拌。 这种大铁锅的直径在一米四到一米五左右,高度约在三十厘米左右…… 朱慈烺往前凑了凑,发现里面锅里的水虽然还没煮干,就已经看到白花花的细盐了。 据大爷的介绍,这里的煮盐并非将海水倒入锅中开煮,而是先要制卤,然后将卤水放在锅内用火熬煮成盐。 他们所看到的正是煮盐的环节,一口铁锅需要煮三个时辰,煮出成盐七到十斤。 除了铁锅,还有竹锅煮盐,竹锅乃竹篾编成,方形平底,外涂石灰或黄泥,长三米三,宽一米六,深一米,每锅可煮盐一千斤。 煮盐不但需要大量人工,该要消耗大量的燃料,一般都是木材,大型盐场一年能烧掉可想而知! 走出煮盐场地,朱慈烺他们又来到海水淋浇卤沙制卤大型场地。 穿越者朱慈烺对煮盐这套流程有所了解,为了制出含盐量高的卤水,灶户们在海边潮水可到之处,铺满细沙厚约二至三寸的耙松,使沙能充分吸收潮水。 海水经过吹日晒干后形成卤沙,再将卤沙均匀撒在卤池里,然后用海水浇淋。 海水可以充份吸收了卤沙里的盐份,使得含盐量大大增加,若是增加含盐浓度,可以进行反复淋卤。 将卤水倒在锅里煮炒,便可以制出白花花的盐巴了,要想制出精盐,则需要将卤水反复过虑五六遍。 过虑的材料以丝绸最好,棉布其次,只有将水里的杂质清除干净才能煮出精盐来。 胡宝有些好奇,急忙用手指点了一些放入口中,砸了咂嘴道: “嗯,咸咸的,不错,入口即化。” 见小太监模样,岳洋也来了兴趣,他品尝了呈现青灰和蓝灰青的青盐和盐巴,顿时一咧嘴道: “卧槽,有些苦涩,口感不佳。” 跟随朱慈烺时间久了,岳洋已经把卧槽两个字用的淋漓尽致…… 大爷见状,苦笑道: “一分钱一分货,精盐是公子这等老爷才能吃得起的,我们这些平头百姓只能吃这等粗盐,两者价钱相差数十倍之多。” 朱慈烺当然对此有所了解,大明庞大的士绅地主富商和世界大族食用的都是精盐,百姓有粗盐食用已经很不错了。 无论粗盐还是精盐,对盐商来说都是暴利,因为他们垄断了这个行业,食盐更是人类不可缺少的东西。 朱慈烺后世看过一些史料,建奴政权乾隆和嘉庆年间,各地盐商报效捐输军需就达白银三千万两之巨。 嘉庆镇压白莲教起义的四年时间里,两淮盐商踊跃捐输多达六次,捐了六百万两以上。 对盐商的报效捐输,建奴朝廷也做出了回应,在政治上奖给他们职衔,使盐商们官僚化。 羊毛出在羊身上,盐商捐了钱之后自然不会自己掏家底,而是转嫁到消费者和盐业工人身上,反正收购价和销售价都是他们说了算。 为了帮助盐商敛财己用,建奴政府在经济上给予了优恤,准许盐商提高官定售盐价格,还准许盐商增加每引捆盐斤数,甚至豁免积欠盐税。 虽然得到抚须,但反对建奴势力起义一直不断,镇压起义需要大量经费,建奴政权就会向盐商伸手。 盐商们虽然家底丰厚,也难以经受得起,但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这个时候,建奴政权就和盐商合作推出帑本,专门借给帑金,俾资周转,谓之“帑本”; 其实就跟开银行放贷款一样,盐商每年交纳息银,叫“帑利”,是典型的官商勾结,狼狈为奸,受害的是天下百姓。 赚了钱的盐商们,开始购置土地,把这种利润转化为封建土地所有权,使其本身封建地主化,土地买卖频繁,兼并日益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