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小说 http://www.023dn.com/
看着祖孙三人震惊的模样,陈景恪心中很是得意。
就喜欢看你们这些土著没见识的样子。
他弄的这个东西叫斯特林发动机,也叫温差发动机。
结构非常简单,简单到很多商家,将它作为茶杯盖子上的装饰品。
杯子里倒上热水,盖上盖子轻轻转动一下轮子,就可以一直旋转。
直到杯子里的水温降下来。
前世陈景恪读高中的时候,碰到了一个好的物理老师。
为了让他们对物理感兴趣,手工制作了很多小玩意儿。
还教他们是怎么做的。
比如这个斯特林温差发动机。
当时陈景恪用易拉罐、气球、细铁丝等废料,制作过一个。
那种成就感太强烈了,他也由此喜欢上了理科。
还有那种简易留声机,用一次性塑料杯当唱片,牙签当唱针,一次性纸杯当喇叭。
只能说,一个好的老师,真的能改变一个人的一生。
今天,陈景恪也准备用类似的方式,让朱元璋等人感受到理科的魅力。
为后续发展理科,攀登科技树,奠定思想基础。
以前他只是强调生产力改变生活,但除了印钞和琉璃,他没有弄过什么黑科技。
原因很简单,没有正确的思想指导,科技只会成为压榨的工具。
所以,他才会先从制度方面着手,对大明进行种种改革。
目的就是为百姓松绑,让他们也能享受到,科技进步带来的好处。
如果朱元璋一家子不同意他的制度改革,不愿意为百姓松绑,那黑科技还是先留着吧。
找机会离开大明,在海外弄块地,然后从国内弄点百姓过去。
自己发展自己的。
还好,他的各种政策被采纳,并在大明成功施行。
虽然各种不公依然普遍存在,但百姓身上的枷锁,确实被卸下来了一部分。
皇权时代,能做到这一步,已经很不容易了。
所以他决定适当的弄一些黑科技出来,为华夏文明的发展加加速。
除了黑科技,还要建立一套完整的理科基础体系。
不需要多么高深,有个框架就行。
中国自古以来就不缺人才,缺的只是方向。
只要为他们指明方向,他们能创造无数的奇迹。
朱元璋揉了揉眼睛,确信没有眼花,那个轮子确实在旋转。
震惊的问道:“这……为何它会旋转?”
陈景恪简单的解释道:“它能转动,借用的是热水释放出来的热气蕴含的力量。”
“这就是稍微高深一点的力学,所能达到的效果。”
说着,他将盖子取下来,蒸汽汩汩冒出:
“就是这白色的蒸汽,它内部蕴含着很强的力量。”
“力学可以帮助我们,发现并使用它的力量。”
朱元璋不敢置信的道:“热气的力量?”
这玩意儿除了能烫伤人,竟然还有这样的用处?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他是万万不敢相信的。
朱标也是一样的表情,太不可思议了。
这就是力学吗。
果然高深莫测啊。
朱雄英趁人不注意,拿起盖子又盖在了杯子上。
看着轮子转动起来,他就无比的惊奇。
好东西,真是好东西啊。
回头拿给妙锦看,她肯定也没见过。
众人无视了他的行为,继续讨论起温差发动机。
朱元璋若有所思的道:“这东西做的大一点,是不是就可以放在车子上,让车子一直跑?”
朱标说道:“还可以放在轮船上,就不用人畜之力来转轮子了。”
陈景恪不禁点头,两人第一时间就想到了交通,联想能力是很丰富的。
轮船最早指的,就是安装了飞轮的船,宋朝时期就出现了。
最开始用人力踩动飞轮旋转,后来又有人发明了畜力机构。
和拉磨一样,用牛马拉着转,通过传导结构带动飞轮。
这个传导结构略加改动,就可以应用到蒸汽机上面。
当然了,温差发动机虽然制作简单,但在实际应用方面并不理想。
至少以现在的科技水平,是没有办法将之实用化的。
陈景恪将这玩意儿拿出来,也就是为了震撼一下朱元璋等人。
真正要实用化,还得是正儿八经的蒸汽机。
为了进一步引起他们的重视,他也提出了几个应用:
“造出一台机器牵引的车,后面挂上耕犁,就可以用来耕地。”
“这种车不会疲倦,只要烧热水就能一直运行。”
“效率比牛要高几十上百倍……”
“一两个人一天就能耕数百亩地。”
“用它拉耧车,一天就能播种几百亩地。”
“用它来带动龙骨车,就可以每天十二个时辰,不间断的取水灌溉。”
“将龙骨车改造,可以把水井里的水提出来……”
“到那个时候,百姓抗旱的能力将会极大的增强……”
朱元璋的眼睛越来越亮,如果只是用来带动车船,那也就是一个奇物而已。
可用来生产粮食,意义就完全不一样了。
财富是什么?
对于个人来说,财富可以是金银珠宝,可以是绫罗绸缎。
可对朝廷来说,最根本的财富就只有一样,粮食。
粮食不够,就算有金山银山又能如何?
粮食够用,纸印上字也能当钱。
百姓为什么造反?还不是因为粮食不够吃,活不下去了。
但凡有口吃的,有谁愿意干掉脑袋的事情?
所以,粮食关乎国家社稷存亡。
如果真的能弄出那种,可以耕地播种,可以提水灌溉的玩意儿。
大明的国祚,可以延长多少年,简直不敢想象。
当然,和陈景恪认识这么久,他也知道分配端也同样重要。
可粮食生产能力提高了,总是没有错的。
此时,他看向那个温差发动机的目光,就犹如看到了珍宝一般。
“景恪,你说吧,要如何才能造出你说的那种东西。”
“不论需要什么东西,只要朝廷有的,都满足伱。”
陈景恪说道:“我准备……”
朱雄英突然打断他,问道:“生产这种机器,是不是需要很多工匠?”
陈景恪瞬间领会到了他的意思,心中不禁暗赞,这小子会找机会。
“是的,任何机器都需要工匠来生产,越是精密的机器,对工匠的需求就越高。”
“而且后续的改进也需要工匠参与……”
朱雄英点点头,对朱元璋说道:
“皇爷爷,工匠的地位你应该有所耳闻。”
“我们不能指望一群奴隶,来研究制作这种神器。”
“只有给他们体面的身份,优渥的条件,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
“他们才能尽心尽力的为大明效力。”
“所以,我希望您能废除匠籍,还工匠自由,提高他们的地位。”
朱元璋轻轻拍了一下他的头,没好气的道:
“你俩是不是觉得咱老糊涂了,搁这演戏糊弄咱呢?”
“想废除匠籍就直接给咱说,只要你们说的有道理,咱还能不答应吗?”
朱标心中那叫一个畅快,火上浇油道:
“现在都敢欺骗你皇爷爷了,将来还不知道要干出什么混账事情来,要好好教训教训。”
朱元璋瞪了他一眼:“养不教父子过,你先好好检讨一下自己吧,别整天寻思着欺负咱乖孙。”
朱标:“……”
怼了儿子之后,老朱又转过头和颜悦色的道:
“不过你能想到用话术来游说咱,说明在思想上已经成熟了。”
“不像有些人,只会直来直去气咱。”
朱标:“……”
陈景恪差点笑出声来,心中不禁同情了朱标三秒钟。
朱雄英自然知道该怎么说话:“父亲也是为了大明好,只是说话直了一些而已。”
“皇爷爷您别和他生气,他心里是最孝顺您的。”
朱元璋高兴的见牙不见眼:“哎呀,乖孙真懂事……看在你的面子上,咱就不和他一般见识了。”
朱雄英趁他高兴,将话题转移到了匠籍之事上。
详细讲述了工匠面临的困境,以及这个群体对大明的重要性。
谈起正事,朱元璋恢复了理智,说道:
“你说的很有道理,可大明确实需要工匠。”
“若放开匠籍,导致工匠流失,技艺失传该怎么办?”
朱雄英说道:“大明有军官、计官、行政官,去年又增加了司法官,再加一个匠官又何妨?”
“设立大明博物院,让工匠们去博物院担任官吏。”
“有了官身,就不用担心工匠流失问题。”
“同时,还能命工匠们收集百工技艺,整理成书籍保存。”
“就算有工匠流失,也可以用书里的知识,重新培养新的工匠。”
“没有了后顾之忧,工匠们就可以集中精力,去研究更好的工具,提高生产力。”
朱元璋眉头微皱,道:“匠官?博物院?很难啊,这是在挑战文官的底线。”
朱雄英嗤之以鼻的道:“底线?元朝时期的那一封降表,将他们的底裤都露出来了,哪来的底线。”
“不过是因为提高工匠的地位,动了他们的利益罢了。”
“将自己的利益凌驾于国家之上,这种人就需要剥皮萱草来治一治。”
看着杀气腾腾的孙子,朱元璋非常的开心。
他就怕孙子成了文官嘴里的‘仁’君。
现在看来,这孙子像咱啊。
只不过他更善于隐藏自己的心思,所以表面看起来人畜无害。
不知道那些吹捧他仁圣的读书人,了解他的真正为人之后,会是什么表情。
想来会很精彩的。
想到这里,朱元璋颔首道:“好,咱答应了。”
“不过这件事情你不能出面,也不要让任何人知道与你有关。”
朱雄英自然知道,这是为了保护他,避免他和文官集团的关系出现裂痕。
“谢皇爷爷,我知道了。”
朱元璋说道:“傻小子,和我这么客气做什么。”
之后他们就详细讨论了博物院和匠官体系,并拿出了大致的框架。
这其中朱标给出的建议更多。
可见最近几年他也没有闲着,确实学到了很多东西。
看着自己最器重的儿子,朱元璋心中重重叹了口气。
即便是现在,朱标依然是他最满意的继承人。
朱雄英虽然很优秀,可是和陈景恪接触久了,很多想法偏激进。
将来登基掌权了,必然会进行一系列强硬的变法。
而激进有时候会造成不必要的混乱。
朱标不一样,他有雷霆手段,但在治国上手段偏温和。
将来登基掌权,就算变法也多是改良为主,不会太激进。
虽然朱元璋自己手段很激烈,但却希望自己的继承人能平稳一些。
而且,中间还夹着一个陈景恪。
自己的宝贝孙子,与其说是自己教出来的,不如说是陈景恪教出来的。
陈景恪本就神秘莫测,现在自家孙子也有点那种味道了。
以前朱元璋觉得,所有事情都发生在自己眼皮子底下。
陈景恪都教了些什么,自己也一清二楚,一切都在掌握之中。
可朱雄英这次出巡,期间的所作所为,一次次超出他的预料。
终于让他明白了一件事情,这个孙子已经完全超出自己的掌控了。
他能猜到朱标在想什么,预见到朱标会做什么。
却无法猜到自己的孙子再想什么,更无法想象将来他会做什么。
但他依然很满意这个孙子,甚至是无可取代的那种满意。
因为朱雄英确实很优秀,而且还学到了陈景恪的真本事,
而陈景恪的本事,是可以帮助大明走出王朝周期律的。
就算无法完全走出,能延长几百年寿命,也是值得的。
另外三人并不知道他在想什么,继续讨论着话题。
等事情差不多谈妥,陈景恪趁机说道:
“陛下,殿下,等迁都之后,我准备在洛阳城外开办一所书院,专门教授理科之学。”
这才是他弄出温差发动机的真正目的,方才被朱雄英给打了岔。
朱元璋眉头一挑,问道:“理科之学?和程朱理学有什么关系吗?”
陈景恪摇头道:“没有,我说的这个理,是万物之理。”
“这门学问,就是研究万物之理的。”
“方才我说的力学,只是理科的一部分。”
本来他想用格物学来命名的,但后来想想,这么做很可能会给儒家做了嫁衣。
干脆还是用理科这个名称吧。
而且万物之理,比格物更加合适。
至于会不会被人误认为是程朱理学。
一开始或许会,但等理科开始放出光芒的时候,一切都不是问题。
朱元璋并没有直接答应,反而非常的慎重,说道:
“你先将这个万物之理给咱讲清楚,咱才好判断要不要让你公开授课。”
陈景恪说道:“那是自然,我会编写基本基础教材,到时候陛下一看便知。”
朱元璋点点头,没有再说什么,一切都等到教材出来再说。
而且他也很好奇,这个理科到底是什么东西,有多神奇。
这时,陈景恪又说道:“数月前我随太孙去舟山水师大营,登上水师战舰见到了火器。”
“发现有很多地方都可以改良,所以想去军器局看一看,请陛下准许。”
《大唐李二:恁祖宗来了!》,林家龙女。
作者是个小南娘,腿长一米八那种。
啧啧,时不时就在群里给兄弟们发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