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小说 http://www.023dn.com/
第689章又欠一个亿
“昆哥你看这咋整?”
“建昆,咱们开车回吧,现在这么好的治安,还怕有人敢拦道?”
半上午,李建昆的办公室里,哼哈二将戳在办公桌旁边,桌面上撒着几张火车票,又开始动歪心思。
将那辆挂黑牌的皇冠车开回首都,似乎已成为二人的一个夙愿。
今年还被他们逮到好机会――由于时间太晚,机票没有,火车票也没买到卧铺。
奈何某人并不惯着他们:“开个毛线啊开,开回首都不得五天?我他妈再从首都回老家年夜饭都赶不上。”
哼哈二将:“……”
他们唯一忽略了时间问题。
正在这时,门口小跑进来一个丰美的身影,“李总,区里来人了。”
李建昆望向季美仙问:“几个人?”
“一堆。”
李建昆的嘴角不自觉勾起,可算等到了,再不来他真准备先回家过年,等开年再说。
很显然某些人坐不住了,比他还急。
算是个小小的心理博弈。
他如果主动上门找到区里谈,某些领导怕是会舍不得,特区的土地本就不多,地皮又是除了政策外几乎唯一的万金油工具,而现在南巡之后,特区的地皮必定更加金贵且紧俏。
让对方上门来找他,才好化主动为被动,狮子大开口。
李建昆没再搭理哼哈二将,和季美仙一起来到楼下,行政楼楼底下停着三辆汽车,两辆吉普212,一辆还透着热乎的黑色桑塔纳。
来人有十多个。
一阵寒暄后,李建昆不动声色,领着他们参观起工厂。
两座厂房内,工人们分工有序,各自在自己的岗位上,麻利地组装着一部部BB机。
去年十月份回到特区后,李建昆立马彻底放弃了电热毯生产,改上BB机,目前还不能说是制造,只能说组装,零配件部分来自港城,部分来自特区的电子厂,有两家工厂现在正在开发模具和调整生产线,准备挪出一些生产力专为华电做配套。
好梦牌电热毯由于去年一整年都没有减产,在天气燥热的季节囤积了大量货源,现在仍然在大批量出货,工厂的收入没受到太大影响。
而正如李建昆所料,今年市面上各种电热毯品牌,一下冒出十多个。羊城财叔那边的毛毯厂倒也不缺订单。
“李经理,厂里现在一天能生产多少部传呼机?”
李建昆答非所问道:“年后可能会降到每天五百部左右,因为零配件全靠采购的话,成本太高,我们打算自己生产一部分。”
“才五百部?”一众大佬你看我我看我,纷纷蹙起眉头。
“那怎么够啊?”
大佬们也会动脑壳:现在全国邮电系统都争着抢着要搞传呼机业务,别人买不起华电牌传呼机,那些个体户和承包工厂的人还买不起吗?
放眼全国的话,市场其实不小。
再一个,经济环境进一步放开的迹象已经明了,以后有钱人会越来越多,跑生意的人也会越来越多,而这些人对于传呼机是有刚性需求的!
这是一个可以预见的即将井喷式增长的行业。
你现在却告诉我,整个工厂一天才能生产五百部传呼机?
塞牙缝都不够嘛。
那岂不是眼瞅着绿花花的钞票从指缝间流走?
这不能忍!
“李经理,趋势这么好,们没想过扩大生产提高产量?”
“公司有两个意思。其一,维持现状,特区工厂无法供应的销量,尽量从港城进口……”
“说第二个!说其二!”李建昆一句话还未说完,立马被一位大佬打断。
华电在内地可不止一家合资公司,港城进口的货源完全不可控,不通过特区的华电公司都行。再说也没见他们进口多少。
李建昆和善一笑,继续说:“其二,在特区大干一场,把我们计划在港城投资的产业链,全部搬到特区。”
“诶,这个好!这个好!就按第二个计划来嘛。”
大佬们纷纷点头,喜上眉梢。
李建昆扫扫他们说:“不过,要地啊。”
“批!”
“对,高新产业,我们百分之百支持。”
“我还以为有什么困难呢,这不叫个事。”
大佬们频频摆手,示意李建昆放宽心。后者露出感激的微笑,说:“如果是这样的话,请诸位移步会议室,我向你们好好汇报一下,公司的投资规模可能有点大。”
“不打紧,投资越大我们越欢迎!”
众大佬不以为意,跟随李建昆来到行政楼三楼的会议室。
李建昆扯来墙角定制的一块带座架的移动小黑板,捻起一只粉笔头,边在上面写写画画,便讲解道:
“公司的计划是:打造一个高科技产业园,其中要包括万人起步的制造工厂、一所大型的多学科联合的研究院、一个晶圆材料生产厂、一个光刻机制造厂、一个芯片制造厂、一个光刻胶生产厂……”
随着李建昆娓娓道来,以及小黑板上的圆圈越画越多,眼见都不够画了,围坐在椭圆形红漆会议桌旁的一众大佬们,人均表情呆滞,都有些懵逼。
“不是,李经理你等等,你们一下要建这么多工厂?”
“是的,这是一整个产业园项目,任何一个工厂都无比重要,缺一不可。”
“有些工厂和传呼机不沾边吧?”
“不,实际上都沾边,传呼机的核心是芯片,芯片有多么难造,相信在座的各位都了解。”
我们不了解!
但我们不说。
大佬们一脸悻悻,有人开口问:“有这必要吗?太难制造的东西,你们可以采购嘛,为了造一个小小的传呼机芯片,特意弄出一整条芯片产业链?”
李建昆摇摇头回话道:“华电的目标,可不局限于一款传呼机产品。”
“但是这其中很多工厂,一时半会儿见不到收益对吧?”
“嗯,芯片没那么好搞,比如说光刻机、光刻胶等,这些都需要研发,有些我们有些成果,有些还是一片空白,但既然致力于发展这条产业链,硬件设施上肯定要先备好。”
“你们做过预算吗,大概要多大面积的土地?”
“一千亩。”
众大佬:“!!!”
“李经理,你知道一千亩是什么概念吗?”
“当然,相当于九十三个国际标准的足球场那么大。”
众大佬:“……”
会议室里霎时间窃窃私语一片,大佬们交头接耳的议论起来。
特区的土地本就不多,同时又是他们最能聚财的工具,均出整整一千亩去搞一个产业园,而其中多半工厂短时间并不能见到收益,未来能不能见到还不一定……
这使得大佬们都犯愁了。
“拥有芯片产业链的国家并不多,类似的公司也屈指可数,但每一个报出来,都是闻名世界的,比如德州仪器、英特尔,IBM等,各位可以去了解一下它们的每年收入。这条产业链一旦搞成,将是一棵源源不断冒金叶子的摇钱树。”
李建昆顿了顿,眼神扫视过一众大佬们,很认真地说道:
“同时某个国家如果拥有芯片产业链,其对整体科技水平的推动和影响力,其价值更是难以估量,未来的高端电子产品,没有任何一件离得开芯片。巴统对咱们进行的技术封锁,许多项目都与芯片有关。”
这也正是李建昆仍然打算在特区的合资公司下面,继续发展芯片事业的主要原因。
否则如果饬其他生意,他完全可以采取赚钱更多的、八零年代格外流行的方式――挂靠,用他自己的名义。
因为这份事业,他已经捋得很清楚:离开国家的支持,几乎干不成。
它必须集中全国最顶尖的科研人员,且倾举国之力提供原材料和相关配套。
他也清楚眼前这些大佬们,现在很难明白发展芯片的深远意义,所以才要以上课的形式,一点点地尽量让他们理解到一些。
“问题是,你们有把握搞成功吗?”有大佬蹙眉问。
“没有信心的话,难道我们这么大的投入是过家家吗?”李建昆反问。
“你们打算投多少钱?”
“产业园建好,花费肯定过亿,后期……无限投资,直到成功。”
大佬们皆是倒吸一口凉气,无限投资?无底洞的投资呗?
真敢呐!
不过倒也体现出对方无与伦比的信心。
“特区要付出的只是地皮而已,诸位再想想我们的付出。而今后这条芯片产业链,我们是各占一半的。”
李建昆的这句话,倒是杀伤力十足。
拿一千亩地,去换“半条芯片产业链”,显然无比划算。当然,前提是成功的话。
但人家这架势,显然也不是闹着玩的,比他们区里更想成功。
现在的问题是:赌不赌?
李建昆也不催促他们,给他们充足的时间考虑。特区的事情特区说了算,这是当下的行政格局,这个问题并不复杂,眼前这群大佬就能一言而定。
良久,讨论的声音逐渐散去。
“这样吧,李经理,我们也不清楚你们华电公司到底有多大实力,既然你们这么有信心,我们也愿意相信你们,但在这之前,请给我们吃一颗定心丸。
“你说前期投资产业园需要上亿资金,那么好,请你们先筹集一亿港币现金,打到合资公司在南洋银行的户头上,钱到账,我们签合同。怎么样?”
李建昆咧嘴一笑:“可以。”
“那先这样。”
大佬们纷纷起身,准备离开,然而不等第一个人走到门口,李建昆上前拦下说:“各位不用走,稍等片刻,我去打个电话。”
众大佬:“?”
李建昆露出人畜无害的笑容:“钱会很快到账。而且我马上要回老家过年,咱们还是趁着今天把这事谈好吧。”
“今天?”
“一亿港币今天能到账?”
李建昆点点头,不理会他们的一惊一乍,吩咐季美仙招待好他们后,自顾自走出房门。
大约一个小时后,一部红色转轮座机电话,合着电话线,被牵进会议室。
“你们可以打电话到银行确认。”李建昆指指放到会议桌上的电话机说。
“已经到了?!”
“这……”
众大佬透着满脸狐疑,其中一人作为代表,拨通了南洋银行罗湖分行的电话。
“你好,我是区委的傅忠义,我想问一下,华人电子工厂的户头上今天有外汇汇款吗?”
“您请稍等。”
半晌后,电话那头再次传来声音:“是的,有的,港城的华强太古银行刚向我司港城总行,汇入了港币一亿元整……咕咚!汇款接收方正是特区的华人电子公司。”
“咕咚!”打电话的大佬狠狠吞咽一抹口水,扭头望向周遭等着信儿的同仁们,用力点点头。
“嘶――”
一亿港币,一个小时到账,华人电子在港城到底什么来头?
众大佬皆是一脸惊恐望向李建昆,而后者却是暗自叹息道:奶奶的,又欠一个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