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3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重生之神级学霸 > 第315章 加速度

第315章 加速度(1 / 1)

杨锐这个大客户,银行主任是眼馋了许久的。

他坚持不买国债,银行主任也是没有办法,但贷款也是极好的变现策略,见杨锐确实有兴致,主任立刻尽心尽力的介绍,并重新邀请道:“咱们坐回去谈,外面风冷,说话都冻舌头。”

杨锐哈哈一笑,道:“就在房间里谈,不进去了。”

“好。小陈,倒茶。”主任又重新将杨锐带入分理处,两人又要了椅子,就在大厅的角落里谈话。

柜台后的郝玉不时投来好奇的目光,却是怎么猜也猜不出两人在说什么。

小陈跑前跑后的搬了椅子和小桌子,重新泡了茶水,拿来了瓜子点心,倒是让偶尔进来的两三位小市民惊讶不已,不知道银行竟然还有如此人性化的一面。

杨锐和银行主任倒是谈的渐渐热络起来。

一会儿工夫,当贷款利率定作5以后,两人的表情就更开心了。

银行主任开心是因为终于有机会解决贷款问题了。而且,利率还比普通的国企利率高。

现在的贷款都是计划性的贷款,国企需要贷款了,就向银行或者地方政府提出来,前者同意就同意,不同意就由地方政府协调。后者为了减少自己的企业负担,往往会压低贷款利率,3或者2的低息贷款在这一时期是普遍存在的。

事实上,到了80年代末期,许多企业都是摆明车马要死的,银行还在不断的贷款,让他们能给工人发工资,这样的政策性贷款,别说是收回利息了,本金都是注定收不回来的烂账,可有必要的时候,银行还是得贷出去。

健康的贷款在此时是很少见的,抢着贷的银行也很多,有些银行内部也在竞争。

像是人行清华分理处这样的地方,如今周围并没有太多的大企业,跨区跑贷款的难度就增加了。

杨锐许诺以学校内的项目组来贷款,对银行主任来说是毫无疑问的好消息。

杨锐开心则是贷到款了,虽然不像是之前表哥拿到的无息贷款那么夸张,但5的利息也不多。事实上,现在的定期存款利息都比5多,也就是说,用5的利息贷款出来,转存银行,都能赚到一笔小钱。

而若是以30年后的思维来看,能借鸡生蛋就够开心了,你管鸡肥是不肥。

离开银行,杨锐找了唐集中和王亚平帮忙,又请学生处的领导去北京饭店聊天吃饭,一通简易的糖衣炮弹打出去,才将史贵喊出来陪客。

坐在皇冠车里赴宴的史贵,听到35万元的贷款,却是粗胆都给吓细了,说:“百分之五的年息,一年利息不是要快两万块了?”

杨锐反问:“一年只要给两万块,35万就尽你用了,你一年还赚不到2万块?”

“按说是能赚到的,可也不好说啊,万一赚不到呢,到时候,咱们拿什么给人家。”史贵的心情不定,舒服的皇冠车似乎也不舒服了。

杨锐叹口气,道:“你在河东的时候,一年难道赚不到2万块?这35万,你能用就用,不能用就暂存起来,总不会吃亏……”

“怎么不会吃亏,你不知道市面上都在说物价要涨了。”史贵罕见的反驳了杨锐。

杨锐苦笑:“我怎么不知道,实在不行,咱们也抢购好了。”

“抢购?”

“买东西,你说的对,暂存起来是不行的。”杨锐停了一下,又道:“危机也是机会,要不是货币超发,咱们也贷不到这么多钱不是。”

1984年10月,中国将迎来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一次抢购风潮,零售品价格上涨28。8,用后世人熟悉的解释来说,假如猪肉原价12元,上涨后的价格将是16元,所有的日用品和生活必需品都如此涨价,冲击力可想而知。

当然,抢购和通货膨胀不是一天发生的。从1982年开始,中国就进入了高速增长时期,而为了满足经济发展,弥补财政赤字,中央货币超量发行全国流通的货币因此增加了50,在这场和宝钞差不多的强制税收活动中,好不容易存下点钱的国人,自然要采取各种措施保卫自己的财富。

抢购也就必不可少的发生了。

而国家超发的货币,此时也要想法设法的花出去,银行贷款就是一条主要渠道。

可以说,82年83年直到84年的年中,各级银行都在为贷款挠头,杨锐也是因此才有得到贷款的机会。

等到年末,中央发现货币超发的祸害以后,又会想方设法让银行回笼资金,那个时候,自然又是另一番光景了。

史贵没有杨锐的先知先觉,仍然是一脸的担心,不过,他总算是比较信任杨锐的判断,等了等,道:“这样好了,我们有了钱可以先把印刷厂给弄出来,我们可以先多买几台机器,再多储备一些印刷纸,我原本计划先小打小闹的做起出版社,这是计划赶不上变化呀。”

“规模化是好事,咱们还是初级工业国家,规模大一点,才好和盗版商竞争呀。”

“是呀,盗版始终是个问题。”出版人史贵一个劲的摇头。

“可以想办法再申请一个杂志,咱们可以让杂志和出版物互动起来,都是做学生市场,不同的解法,同类型题,还有我们的出版物的最新信息,恩,还可以在各地方办知名教师的讲课班……”杨锐将后世的考研市场方式随意选两条出来,就听的史贵两眼放光。

80年代的盗版多数是家庭作坊似的小打小闹,和杨锐等人在锐学组时的做法差不多,这样的盗版商是没有生态链的,自然也难以与新华书店体系竞争。

相比之下,2000年以后的考研机构还面临着网络生态的威胁,那时候的考研机构都能找到合理的商业模式,80年代的学生市场就更有可为了。

事实上,这个年代,一些著名的教材已经卖到了数百万的销量,只是此时的作者收不到多少钱,使得市场生态体系一度萎缩了。

而在80年代,高考比研究生考试和公务员考试加起来还重要,却没有专业出版社参与竞争。

史贵终于从每年2万元利息的沉重压力下挺了过来,再见到杨锐请来的学生处处长,已是有了些老板派头。

有35万元傍身,没有派头也照出了派头。

杨锐在席上绕了一圈,只当自己是个介绍人,猛吃一通即离开,留下史贵和他们谈论细节。

杨锐回到实验室继续做实验,写论文。

他对分子机理本身的兴趣一般,并没有想要深入研究的意思,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尤其是学术方面的东西,哪怕是一条岔路,也够人走一辈子了,除了基础学术,大部分的路线,都只能浅尝辄止了。

除此以外,杨锐也在做着基因组学的重复实验,然后写成论文,一篇篇的投出去。

到了北大,杨锐的眼界也拓宽了。

在西堡中学的时候,杨锐还总是担心实验室的条件不能完成实验,更担心自己的论文数量和实验速度超过了常人。

但在北大,这里原本就是超过常人的地方。

虽然同学中不免有正常人,有喜欢玩耍或者喜欢诗歌的家伙,可在实验研究方面,这里的正常本身就是超常态的。

就杨锐所知,已经有大三学生一个月就发表了四篇论文的事例,而就世界范围来说,一年发表上百篇,十年发表上千篇论文的狂人亦是大有人在。

三篇一天论文,其实和写作业写实验报告已经没什么区别了,即使是身为老板,手下有多名实验员驱策,那也是相当不易的。

杨锐因为省去了设计实验方案这个最难步骤,总是一口气做多个实验,鲜少顾及别人的想法。

当然,其实也没有多少人盯着他看,除了一些人好奇杨锐怎么得到2000元的项目经费以外,大家并不知道他做着什么实验,或者做到哪一步。

杨锐连做数个实验,除非他自己给出实验结果,否则,大家也都是当之一个实验的数个重复实验的,甚至做实验助手的孙汝岳都弄不太明白,还问杨锐:“咱们连做这么多实验,会不会太浪费了。”

杨锐也不多做解释,收集了数据,直奔图书馆去写论文。

现在不比以后,没有网络文献可查,找资料都得在图书馆,所以,80年代的学生泡图书馆有更多的现实意义,可以说是离不开的所在。

杨锐的脑海中虽然有相关的文献,但80年代或以前的毕竟不多,而他的论文涉及到的东西,又不得不去查已有的文献。

一篇论文,实验算一半,文字算一半,而杨锐在图书管里泡的时间更久。

好在图书管理员已经被糖衣腐蚀,去书库还是期刊阅览室都很方便。

安静的写了一个星期的论文,杨锐几乎是以两天一篇的速度,将论文寄往国外。

他本以为这种闲适的日子会持续许久,却没有预料到,才寄了四篇论文出去,就在书库里意外遇到了李鑫。

“李博士?你来北大了?”杨锐不得不表达惊讶。这位曾经在景语兰家里遇到的东华大学的博士生,按说是进入中丝总公司了,在北大图书馆里遇到,实在令人意想不到。

李鑫也是一眼看到杨锐,更加惊讶的问:“你不是才大一?怎么就进了书库?这书库的管理也太松懈了。”

……

最新小说: 入狱十年,谁还见义勇为啊 人生失意!统子!助我! 国运争霸:我大秦重工,震惊世界 我输了,但是我重生了 神农秘境之大山强人 全民藏宝图,只有我能看到提示 充一块得十万,三天拿下黑丝校花 开局觉醒空间异能?我上报给国家 外卖战神的故事 失恋后,发现好兄弟是清冷校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