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各方反应(中)
五月十九,永宁。
国朝初年,太祖朱元璋于南京建国称帝后,考虑到川贵地区自古以来便是远离中枢的边陲之地,境内土司林立,错综复杂,故而在朝臣的劝谏下,对其实行羁縻制度。
其中,隶属于四川泸州管辖的永宁宣抚司便由当地土司\"奢氏家族\"自治,其巅峰时,就连遵义,平越等川贵重镇都由永宁宣抚司管辖。
天启四年,随着\"永宁宣抚使\"奢崇明兵败,逃窜至贵州水西之后,曾经威名远扬的\"永宁宣抚司\"便被取消,其领地划入四川叙州府管辖。
待到天启六年,\"奢安叛军\"自贵阳城外折戟沉沙之后,四川巡抚朱燮元便将\"督抚衙门\"临时迁徙到永宁城,麾下大军也尽数驻扎于此。
自此,这座曾经饱经战火的小城便是彻底安定下来,城中百姓也逐渐忘记了那段曾经被战火笼罩的噩梦。
只是昨日早些时候,一道骇人听闻的消息突然自城中蔓延开来,蛰伏多日的水西土司安邦彦卷土重来,已然领兵踏平连接川贵的遵义城,不日便将抵达永宁。
宛若星星燎原一般,惊惶不安的气氛瞬间便是在城中蔓延,有人趁机闹事,也有人携带家眷出逃,更多的百姓则是不惜将家中仅有的些许积蓄,尽数换成了粮食。
乱世之中,手中粮食充足,便能多一些活下去的把握。
在四川巡抚朱燮元的干涉下,城中的粮价倒没有出现太大范围的波动,但仍止不住人人抢购的热潮,为此闹出了不小的乱子。
站在城楼上,望着脚下人心惶惶的川中百姓,四川巡抚朱燮元不由得微微失神,他依稀记得,前两年他领兵行至永宁的时候,城中百姓也是这般反应。
饶是朝廷已然数次于正面战场击溃\"奢安叛军\",但百姓仍是对前些年的战乱心有余悸。
望着乱糟糟的人群,朱燮元面色沉重的深吸了一口气,此时永宁城少数还算镇定的,便是他身后的众位文武官员。
除此之外,就连远处那些手握兵刃的士卒都是面色微微发白,脸上的紧张之色溢于言表。
作为代天巡狩的四川巡抚,五省军马大权仅在其手,朱燮元深知自己肩负着何等重担。
朝廷亦或者说紫禁城中的天子从来都没打算与水西土司安邦彦\"和谈\",唯有强而有力的镇压,才能令得川贵地区这些野心勃勃的土司\"忠于王事\"。
已是领兵多年,心中对此结果又早有预料,故而朱燮元的反应倒是颇为淡定,脸上也没有太多的慌乱之色,轻轻转过身,迎着面前众人惊慌失措的眼神,缓缓说道:\"一大早,给朝廷八百里加急的奏报便是发出。\"
\"水西安邦彦来势汹汹,诸位有何良策?\"
作为代天巡狩的封疆大吏,其守土有责,断然不可能像昔年那些庸碌的川贵官员一样,弃城而逃,遑论其麾下尚有数万大军,尽是经历过生死考验的老卒。
\"督抚大人。\"彼此对视了一眼之后,一名身着文山甲的武将上前一步,主动拱手说道:\"川贵五万精锐尽数驻扎在永宁城外,卑职请战!\"
今时不同往日,曾经如日中天的\"奢安叛军\"在面前文官的运筹帷幄之下,实力已是大不如前。
虽说那安邦彦麾下仍有狼兵数万,但养精蓄锐多时的官兵战力也是不可小觑,此役胜算不小。
\"唔..\"
出乎武将的意外,一袭红袍的朱燮元并未肯定其提议,只是不置可否的点了点头,脸上的表情仍是有些深邃。
见状,几名跃跃欲试的武将均是下意识的将已然涌现至嘴边的话语重新咽了回去,面面相觑之下,只觉得有些莫名。
\"依着军报来看,安邦彦父子领兵五万,已然踏平了遵义,只怕平越府也是沦陷。\"
\"眼下叛军士气正旺,我大军若是贸然迎上去,只怕正中安邦彦的下怀..\"
迎着身前众人不解的眼神,四川巡抚朱燮元缓缓说道。
作为川贵地区的最高行政长官,朱燮元深知前两次官兵之所以能够令得\"奢安叛军\"铩羽而归,并非麾下士卒骁勇善战,也不是自己\"指挥有方\",而是凭借着城高池深的便利以及城头火炮的压制..
毕竟安邦彦麾下的狼兵若是放下刀兵,便是终日与山林猛兽生死搏杀的猎人,战力有目共睹。
正面野战,永宁城外那些官兵纵然能够凭借着身上甲胄的优势,与安邦彦麾下的肉搏战中取胜,只怕也是一场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惨胜。
如此战果,虽是能够将水西土司平定,但只怕其余素有野心的土司又会蠢蠢欲动起来。
为了保证川贵地区的稳定,他要努力将\"战损\"降到最低,如此才能够震慑那些拥兵自重的地方土司。
从始至终,朱燮元都没有放下对其余‘‘坐山观虎斗’’的土司的戒心。
毕竟似石柱秦良玉这等忠心耿耿的土司在整个国朝的历史上都不多见。
\"督抚大人的意思是?\"
都是领兵多年的宿将,前后几个呼吸的功夫,几名身材魁梧的武将便理解了朱燮元的言外之意,不由得心中一动,颇为急切的问道。
\"诱敌深入!\"
沉默半晌,一道铿锵有力的声音自众人耳畔旁响起,他经略永宁已是两年有余,自可占据有利地形。
安邦彦虽是来势汹汹,但他为此已是做好了十足的准备,现如今他最为担忧的,反倒是三百里外的贵阳府。
最为贵州的核心所在,贵阳城可谓是重中之重,若是其落入叛军之手,定会令得无数百姓流离失所,继而动摇大军士气。
只可惜川中最为精锐的白杆军已然被天子召至京师,不然令其驰援贵阳,便能平添不少胜算。
眼下这等局势,只能寄希望于贵阳城中那位新任的孙知府力挽狂澜。
一念至此,朱燮元便是不由自主的将目光投向贵阳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