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小说 http://www.023dn.com/
为了摆脱被动,争取主动,红军前敌指挥部决定集中三个方面军的红军主力,在山城堡地区,对敌人实施一次歼灭性的打击。七十三师在军团编成内,参加战斗,担任主攻。
为提高部队的战斗士气,师宣传队展开了战地鼓动工作。根据师担任的主攻任务,宣传队用红、绿纸,写上:
“多捉俘虏多缴枪”,
“活捉敌师长”,
“不怕牺牲流血,勇敢杀敌”,
“冲锋在前,轻伤不下火线,重伤不哭”
等标语口号,张贴或者用石块压在部队开进必须经过的道路两旁,让战士们看。宣传队员们有的在部队行进道路的转弯处敲锣打鼓,欢送战士们上战场,有的在道旁进行简短的演讲,有的领着部队高喊杀敌口号,有的说快板。这些活动还针对全师各连队的特点,指名道姓的向单位和个人提出鼓励和要求,激励了战士们的杀敌勇气。
战士们看见师宣传队为大家送行,特别高兴,他们说:
“同志们,放心吧。我们一定完成任务”。
“一定抓几个活的来给你们看”。
有的连队指导员领着战士高喊:
“请首长放心,一定完成任务”。
“展开杀敌大比赛,多捉俘虏多缴枪”。
“要当英雄,不当狗熊”
等口号。在一条弯曲的山沟小道上,歌声、笑声、口号声、锣鼓声,震撼山谷,响彻云霄。部队如同一条巨龙,战士如同猛虎,向战场,向敌人勇猛前进。
正在此时,尾追的胡宗南部赶到,红军利用有利地形展开战斗。二一七团二俩守在一个土围子里,听到命令,部队迅速攀上围墙和房子,架起了各自的武器。围子外是平地,胡宗南部距土围子只有几十米的距离,数次发起进攻,都被击退,双方激战一天,天黑前红军四处吹响冲锋号出击,胡宗南部怕被增援的红军包围只好匆匆撤退。
红军边搜边追击前进。黑暗中,张庆林忽然发现前面不远处躺着一个人,他走近一看,是胡宗南部的一个军官,已被红军击毙,身上挂个大皮包。当时已是深秋初冬天气,河里都结了冰,但红军还穿着单衣,冻得瑟瑟发抖。张庆林也顾不上害怕了,从尸体上将大皮包和武器先拿了下来,又扒下毛衣毛裤,然后穿在自己身上,身体立刻暖了起来,根本没有感到害怕。连长知道后笑着对张庆林说:
“你这小子,胆子还真不小,敢在死人身上扒衣服穿!”
第二天一早,七十三师的勇士们押着一队又一队俘虏,背着缴获的枪支,撤出战场,转向指定地区集结,准备执行新的任务。
张庆林和丑娃年纪小,没有参加总攻,被派去帮助卫生部门转运负伤的战友。伤员们似乎忘记了身上的伤痛,以胜利的喜悦心情,向身边的同志们讲述着战斗的经过。
张庆林和丑娃是第一次经历这样的大胜仗,第一次看到这么多的俘虏,也是第一次参加战场救护工作。深深感到红军是无坚不摧的,是不可战胜的。红军战士是最勇敢的人。
张庆林和丑娃盼望着有一天,成为一个真正的战士,拿起武器,冲锋陷阵,消灭敌人。
山城堡战役,红军消灭了国民党军一个旅又两个团,打退了国民党军队对红军的多路进攻,蒋介石妄图消灭红军的美梦被打破了。
敌人的疯狂进攻停止了。红军停止了频繁的后撤转移,七十三师在甜水堡附近进行休息整顿,准备迎接新的战斗。有谁能想到,山城堡战役竟成为土地革命战争的最后一仗。
一天早上,人们正在窑洞里端着饭碗,一口又一口地吃着小米饭。指导员胡昌华高兴地走进窑洞,对连队的同志高声喊着:
“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蒋介石被活捉了”!
有人半信半疑地问胡昌华:
“指导员,这是真的吗?你是在开玩笑吧”?
指导员胡昌华是一个很严肃稳重的人,他平时很少开玩笑。这会儿他更严肃了。他说:
“这么大的事情,怎么能开玩笑呢?这是真的”!
“是谁,在哪里把这个大坏蛋捉住的”?
“在西安。是张学良和杨虎城两位将军在西安的临潼华清池,把蒋介石捉住的”。
指导员胡昌华郑重地告诉大家。
大家听到这个消息,都感到惊讶而又高兴。似乎饭都忘记吃了。都在发表自己对这件大事的看法。有的说:
“这下好了,这个大坏蛋被捉住了,大概不会再打内战了”。
有的说:
“赶快建议上级派人告诉张学良、杨虎城,绝对不能把大坏蛋蒋介石放了,要他答应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有的说:
“赶快派人告诉张、杨二将军,立即把这个坏蛋宰了,省得他再来打内战,祸害人民”。
屈振东好出个洋相,他端着饭碗边吃边说:
“杀不杀蒋介石,是张学良杨虎城的事,咱们不管,大家赶快吃饭吧,吃饱了肚子,准备回家娶媳妇吧”。
他的话惹得大家哈哈大笑。
“老洋相,你别做梦娶媳妇,净想好事,即便不打蒋介石,还要去打日本鬼子哩”。
过了两天,送来了军团宣传部出版的油印小报,上面有一张漫画,画着张学良杨虎城握着手枪,对准蒋介石,表示把蒋介石捉住了。发生西安事变,活捉了蒋介石,再也没有人怀疑了。但是还要不要打内战,谁也说不准。
一天上午,张庆林和他的老乡丑娃在一个坡上晒太阳,同时闲话聊天。张庆林问丑娃:
“你说,我们把蒋介石都抓起来了,以后不知道还会不会打仗呢”?
丑娃说:
“上级不是说要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吗?如果真的不打内战了,就不会再打仗了”。
张庆林说:
“要是不打仗了,也许咱们就可以回家看看。到时候咱们俩请个假,一齐回老家去好不好”?
“那太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