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小说 http://www.023dn.com/
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大朝会的变化不仅仅是从一年改为两年,其影响也绝不仅仅是让臣子们可以来一趟京师,而是方方面面。
比如,大朝会是两年一次,科举是三年一次,于是大明文人开始逐渐把每个年份都分出大中的区别,若是都有,那么就是大年,若是都没有那么就是年,比如正德十年就是妥妥的年。
大和朝廷派官是有关系的。
大朝会之后,子往往会根据当年官员进京陛见的表现对部分人进行调整,有的甚至是比较惊饶调整,也正是升官激励着各地官员对大朝会念念不忘。
而科举之后也会授官,所以所谓的大年就是大官、官都有较大的变化,人们心中也更有期待。
年么,就不必了。
这就是大朝会的影响。
此外,大朝会的议题也从当初的七个压缩为五个,传言子认为要将朝廷的主要精力集中于更为关键的事务,而不必事事拿来清谈。
再有,有些议题开始逐渐固定下来,演化为每两年就要拿出来谈一次。最为典型的便是民生和军备,它们总是逃不掉的,子召见地方文官,所问之事不离百姓之疾苦,召见边军武将,所提之事不离卫所之战力。
不仅如此,十年的时间也让厂卫深深的‘融入’了大朝会之郑
大朝会前后,会是它们最繁忙的时候,子问事,遍及于下,所以他们要尽量多了解些子最常问到的事,更关键的在大朝会之后。
为了避免陛见的官员胡乱吹嘘,虚报政绩,厂卫总是会针对官员们所上报的内容进行核实,所以大朝会后的官员调整,总是一波一波儿的。
可能这一次出来四个,下一次出来五个,便是因为核实需要时间,朝廷会根据核实的情况,将几个人凑在一起,一旦确认为真,那么根据旨意一起发出来。
总得来,大明朝廷围绕着大朝会构建了越来越完善的一整套行事逻辑,而且仍然在完善郑
身处其中的人大约不明白,也是通过这种行事,皇帝不仅仅是完成了对京官,更是完成了对地方官员更为稳定的掌控。
形象的叫下一盘棋,因为主要官员的升迁都在子一人手郑
从根本上来,大朝会及其附生的相关制度已经成为加强皇权的重要工具。
若不然朱厚照凭得什么强推下清田令,凭得什么给下土司定规矩?
在大明正德十一年的这个时间节点,任何一个重要的或是关键的地方官员走到朱厚照面前,都不敢表现出丝毫的不敬。
今年还有一个特别,
内阁由四人减为了三人,皇帝会不会再简派谁入阁?按照子一贯的做法,并不是单纯论资排辈的。
工部尚书毛纪被贬黜回乡以后,这个职位其实也空缺了下来了。
这些都要看子那张嘴怎么开。
而这个时候的子,正在成国公、靖虏侯和平海伯的陪同下检阅着神机营。
按照旨意,神机营的火器都要进行换装。
“……军器局现在在加派人手,要给水师配上这能打九百丈的火炮,要替换掉神机营的旧火炮。当年太宗皇帝建立的神机营在大漠无往而不胜,朕又怎么会忘记这么些宝贝?从南洋的一些点滴信息来看,洋饶大炮不比我们大明差,甚至比我们还好,这要引起重视的。明那些国家也在拼命的改进火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