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迁都之后,朱棣就一直安排人在准备北伐的大计。
大明如今不缺粮食,不缺刀剑,三大营按照新军的训练方法训练之后,战斗力也进一步的得到了提升。
这种情况下,北伐的条件自然就成熟了。
朱瞻基和朱瞻墉两个得意的孙子,自然也被朱棣给带着一起去参加北伐了。
这种做法,在历朝历代的皇帝当中,虽然不算多见,可是也不少。
特别是开国初期的帝王,对于子孙后代的行军作战能力,还是颇为看重的。
“爷爷,东厂这段时间已经把瓦剌人和鞑靼人的大体情况给搞清楚了,新军也装备了足够多的热气球和火油弹,我觉得没有必要按照传统的方法,慢慢的推过去。”
朱瞻基自然是想要借着这一次的机会,让新军立下几个大功,彻底的在大明站稳脚跟。
越王府在大明发展了这么多年,如今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实力。
想要进一步的发展,就需要突破一些桎梏。
他已经不是那么想按部就班的发展了。
该强硬的时候就要强硬,不要害怕锋芒毕露。
“哦?那你准备怎么打?”
要是别的孙子这样子跟朱棣说话,他肯定大发雷霆。
但是朱瞻墉的话,情况自然就不同了。
毕竟,这么多年来,朱瞻墉已经给朱棣带来了太多的惊喜。
甚至这一次能够那么顺利的筹备十万大军北伐,其中也是有朱瞻墉不少的功劳。
几次北伐的过程之中,朱棣从来没有像这一次那样充满了信心。
兵强马壮,粮草充足。
大明就是想要输都有点难啊。
“草原太大了,要一次性的围剿他们是不大现实的。这一次最好的办法就是把他们打怕了,让一部人投降,直接投靠大明;让一部分人逃离这块大草原,不要给我们添乱。”
“与此同时,也让一部分充分的意识到跟我大明作对,是没有好下场的。”
“那些抵抗激烈的部落,可以直接安排几百架热气球,带着火油弹把那一片草原直接都给烧了。”
“现在虽然还没有入冬,但是等到深入到草原上的时候,基本上草原上的草都已经枯黄。”
“那个时候,只要从热气球上面朝着瓦剌人的部落里头投下几百个火油弹,根本不用我们直接动手,大火就能把他们给烧没了。”
朱瞻墉的这个计谋,可谓是非常的狠毒。
大家都知道火烧草原是灭掉敌人的一个好办法。
但是真正使用的人是非常少的。
一方面,这一招往往要跟风向什么的配合,要不然起不到效果。
另外一方面,这绝对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甚至是杀敌一千,自损一千,乃至自损两千的事情。
毕竟,大火是无情的。
你把大草原烧起来了,基本上也就意味着把自己也是置于危险之中。
你可以选择大火什么时候烧起来,但是什么时候结束,却不是这个时代的人说了算的。
甚至是到了后世,草原上一旦起了大火,要灭都是非常麻烦的。
更加不用说现在了。
反正草原那么大,又不像是森林那样,烧灭了之后,几十年都没有办法恢复。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只要能够让大草原彻底的平定下来,朱瞻墉不介意把整个大草原都给烧没了。
“这样子的话,效果真的会好吗?”
朱棣也不是省油灯。
听了朱瞻墉的话,居然有点心动。
“爷爷,效果好不好,试一试就知道了。”
“孙儿愿意带着一万新军作为前锋,提前出动,先给大家打一个范本。”
“到时候留在草原上的部落,要么是老实听话的,要么就是冥顽不化的。”
“对于前者,直接迁移到南洋,反正不能让他们留在草原上了。”
“至于后者,我想爷爷您带领的三大营,绝对不是吃素的。”
“如此下来,这一战哪怕是不能完全解决草原问题,也至少可以报大草原上二十年的平安。”
朱瞻墉这么一说,朱棣彻底的动心了。
这事,很显然风险不是很高,代价不大。
完全可以试一试啊。
“瞻墉,这个事情,你有几分把握?”
“爷爷,你应该要问这个事情,效果到底有多好。”
朱瞻墉那充满自信的笑容,给了朱棣非常大的信心。
“那好,明天你就带着新军出发,直接一路向北,你想要怎么打就怎么打,朕只看结果。”
“如果新军能够在平定草原的过程之中立下重大功劳,那么今后大明的所有军队都按照新军为模板来打造。”
朱棣也很想看看朱瞻墉这个孙子行军作战的能力到底如何。
越王党和太孙党的斗争,他看的很清楚。
如果能够提前结束这样子的斗争,他是非常乐意看到的。
但是他也很清楚,这个事情除非自己有非常坚定的立场,否者根本就没有办法那么快的结束。
……
“爷爷,孙儿也愿意带领一万大军作为前锋,从西北方向杀入草原。”
当朱瞻基知道朱瞻墉居然带着一万新军提前出征之后,立马就等不及了。
大明现在兵强马壮,这一次北伐,大家都充满了信心。
所以京中的勋贵子弟,这一次对出征都是非常的积极,都是希望自己能够有机会立功。
朱瞻基作为皇太孙也不例外。
“瞻基,你就跟着朕的中军,半个月之后再出发。”
朱瞻墉手中有大量的热气球和火油弹、火药弹,朱棣对于他的尝试还是比较有信心的。
但是朱瞻基的话,完全就是依靠自己的扶持才有兵马指挥。
这个时候,完全没有必要让他跟着朱瞻墉一样的冲在前面。
至少朱棣是这样子想的。
“爷爷,孙儿这几年也读了不少的兵书,正想着好好的给瓦剌人和鞑靼人一个教训呢。”
“跟着朕的中军出发,也是一样有机会的。”
朱棣这么一说,朱瞻基就不知道要怎么反驳了。
难道说他怕自己立下的功劳比不过朱瞻墉,影响自己今后的地位?
这种事情,只能放在心里面,不适合说出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