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城很大,长安城也很小。
朱老二在长安酒楼开说《三国演义》,片刻之间就让这部像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小说名扬长安城。
以前的书籍,往往都是有特定的观看对象,但是《三国演义》不同,它算是老少皆宜,文武皆爱。
……
长安酒楼门口。
“邵老大,你今天又来长安酒楼,这日子不打算过了啊?”
“哼,说的你宋三的日子比我好到哪里去一样。我邵武拎着脑袋替朝廷卖命,过得是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日子,你又不是不知道我就那点爱好。”
“果然是好兄弟,走一起进去叫壶酒,听一听朱老二今天讲什么。”
……
程府。
“程大哥,程大哥。”房遗爱一大早就兴冲冲的跑了过来。
“干嘛,没看到我在练武啊?”程处默一把斧头舞的虎虎生风,看到打断自己的房遗爱,有点不爽。
“先别练武啦,还有比练武更加带劲的事情。”
“还有什么事对你来说是比练武更加有意思的啊?”
“那个长安酒楼的朱老二最近在说《三国演义》,我昨天凑巧听了一段,说的可好了。”
“《三国演义》?怎么感觉有点耳熟啊,我记得年前在张大哥家的时候听他家丫鬟提过几嘴。”
程处默他们在张家待着的时候,整天就和麻将美酒较上了劲,对于张华每天待着一帮人在亭子里讲故事的事情一点都不关心,也就难怪房遗爱居然不知道这书在去年就出现了。
“啊?可是我听说这书是最近才出现的呢,我还想着哪里有卖去买一本回来呢,感情这是张大哥的大作?”
……
富贵酒楼。
“掌柜的,我们今天的客人又比昨天少了两成,在往常最多人的时候,都没有坐满一半,这可如何是好啊。”
“那个陈二小还是没有找到更好的说书材料吗?他不是跟朱老二是同一个师傅吗,为什么我感觉两个人的差距却是越来越大了呢。”
“要说在之前,朱老二虽然被称为长安第一说书人,但是并不是大家都服气。可是自从他开始说《三国演义》之后,形势就完全变了。长安城各大酒楼的说书人,就没有朱老二的一合之敌。听说现在长安酒楼是天天爆满,一桌难求,都经常需要拼桌了。”
“那本《三国演义》你买到了吧?”
“昨天总算是买到了,我走遍长安城各大书店都没有这本书卖,后面在西市一家新开的书店中找到了这本书。”
“你让陈二小尽快熟悉这本书,明天要是客流还在降,那就让陈二小也开始说《三国演义》。”
“那个陈二小一向是把朱老二视为人生最大的对手,我就怕他不愿意和朱老二说同样的一本书呢。”
“哼,这富贵酒楼什么时候轮得到他陈二小做主了?这《三国演义》他是愿意也得说,不愿意也一样要说。”
……
三味书屋。
“店家,有没有《三国演义》卖?”
“店家,给我来五本《三国演义》。”
每天三味书屋一开门,就有在外面侯着的丫鬟小斯模样的人来买书。
“各位,我们书屋最近为了回馈新老客户,实行买一本送一本的优惠,大家进来随便看看啊。”
“是吗,那我来两本《三国演义》吧,只需要支付一本的钱就可以吧?”
“我们书屋的《刺客传》和《列国传》都是很不错的,你们可以先看一看。”
“我说我要《三国演义》,你们不会没有吧?”
“抱歉,《三国演义》我们店不卖呢,你可以看看《史记》啊,太史公的这本书,绝对比那什么《三国演义》要经典多了。”
“经典,哼,你怎么不推荐孔夫子的《论语》?这更经典啊,没有《三国演义》就早说,浪费我的时间。”
……
新华书店。
“大家不要拥挤,排好队啊。”
长安城的人们在寻找了几天之后,终于慢慢的大部分人都知道,《三国演义》这本书只有西市的新华书店有卖。
这两天,房全带着几个下人基本上全天都在新华书店忙活。
三贯钱一本的《三国演义》,首印的一千本,很快就要不够卖了。
在这个一本薄薄的《论语》都要几贯钱,一套十二本《史记》卖一百多贯钱的时代,厚厚的《三国演义》第一卷只卖三贯钱,绝对算是个超低价了。
不说厚厚的一本书,其他书店要仿制的话需要花费的时间绝对不是三五天就可以的。
就是仿制出来了,各项成本算上去,三贯钱一本也是一个无利可图的买卖。
这基本上就可以说《三国演义》是新华书店的独门生意了。
对于开始试用活字印刷的张家书坊来说,虽然现在的印刷水平还比较初级,毕竟费时费力,活字的使用寿命也有限,但是成本相比传统的书坊仍然是大幅下降。
三贯钱一本虽然虽然不能说是暴利,但是每卖一本也差不多可以挣一贯钱,算是很不错了。
“店家,我要三本。”
“给我来两本。”
“五本,我要五本。”
虽然房全带着人在维持秩序,但是他显然是低估了长安人民的热情。
还好,脑子比较灵活的他,想到了当初自家少爷在面对香皂的qiǎnggòu热潮的时候采用的限购方法。
“大家不要挤,每人限购一本,本店每天提供一百本《三国演义》。”
“店家,这第一卷已经有了,什么时候有第二卷啊。”
“第一卷的追加印刷以及第二卷的印刷都已经在紧锣密鼓的准备之中了,大家不要着急。”
“怎么能不着急,我家大郎说了,今天要是不把《三国演义》给买回去,我这个月的例钱就没了。”
“就是就是,我之前几天去别的书店都没有买到,今天要是再买不到,我家娘子要发飙了。”
……
新华书店的对面,三味书屋的掌柜看着那人潮涌动的情景,那种供不应求的状态,再看看自家门可罗雀的大门,心中泛起苦、痛、闷,就如同店名一样,“三味”齐全。